漳州出台产业社区(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行动方案
zz.fjsen.com 2024-04-28 09:09:35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日前,《漳州市产业社区(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正式出台,提出进一步加快漳州市产业社区建设,全面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标准化建设水平,推进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促进产业做强做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创新“产城人”融合发展模式,助力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为全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作出更大贡献。 主要目标: 打造“16+N”百亿级以上产业社区 方案明确,到2027年力争全市基本形成“16+N”百亿级以上产业社区发展格局,其中:1000亿级3个、500亿—1000亿级3个、300亿—500亿级5个;全市打造绿色工业园区5个、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6个;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园率不低于60%,亩均税收在2023年基础上增长50%,园区累计新增入库制造业项目2000个以上。全市园区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产业集聚水平显著提高,综合配套更加完善,产业生态优化提升,为全市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8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0家工业龙头企业、35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瞪羚”企业、2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提供优质空间载体。 基本原则: 落实“四个坚持” 坚持融合发展原则。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以产业发展为主导,不断完善园区配套服务体系,推进园区产业要素与生活功能协同发展,打造宜业宜居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新空间。 坚持特色发展原则。立足各地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聚焦主导产业,推进企业培育和产业链群建设,持续做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创建特色产业社区。 坚持创新发展原则。创新园区投建、招商、管理运营机制,通过国企引领带动多方投入产业社区建设运营;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坚持集约发展原则。着力低效用地改造提升,推动“工业上楼”;优化用地供给,推进园区基础配套设施集中建设、集约共享,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具体抓手:实施五大专项行动 ●规划提升专项行动 推进园区规划提升,根据“一区多园”形态组织编制形成以1个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核心、N个专题研究或区域评估为补充的“1+N”规划体系,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及“三线一单”等有机衔接。 推进产业规划升级,主体园区重点发展不超过3个主导产业,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协作园区(产业社区)围绕主体园区发展方向,合理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完善协作配套。 ●建设提速专项行动 培育投建主体,鼓励园区采用“管委会+公司”的投建运营模式,由国企示范先行,引领带动协会、民企等多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园区投资建设运营。 提升用地效益,以“亩均论英雄”为抓手,有效盘活低效工业用地,优先利用空闲、低效工业用地建设多层标准厂房。 优化用地供给,有序推进园区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支持企业选择弹性年期出让、长期租赁、租让结合、先租后让等适宜的用地方式。 ●招商提质专项行动 实施统一招商,编制园区产业链全景图、技术发展线路图,绘制产业链招商地图,聚焦主导产业,突出以商招商、链主招商、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基金招商,着力招引一批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有发展潜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机构、服务机构。 鼓励企业入园,通过降低入园中小企业租金成本、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园区数字化转型、支持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培育园区特色产业集群等多维举措,积极引导园外企业入园、园区企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 ●管理提效专项行动 推动统一管理,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构建以国家级载体为龙头、省级载体为支撑、其他优势园区载体为补充的产业平台体系。 完善服务监管,实行“双合同”(土地出让合同和履约监管协议)监管机制,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同时制定相应的企业入园标准与退出机制,实行全程协同联动监管。 ●能级提档专项行动 促进绿色发展,支持园区内企业投建节能改造项目、开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扩大绿色电力消费,支持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提升集群载体循环化改造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实施数字赋能,支持建设“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园区人流、物流、能耗、环保、消防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指导园区基于城市基础信息平台(CIM平台)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接市数据汇聚共享服务平台,促进数据共享。 优化产业结构,支持园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推动园区中小企业梯次升级。 加快链群建设,打造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发展生态;推动县域重点产业链向园区集聚,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发展;依托产业社区等创新型园区形态,持续做强县域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 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完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污水、消防及土地平整等基础配套,实现园区“七通一平”。 打造创新平台,推进一批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产业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服务中心、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等公共平台建设。 培育专业人才,支持园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将特色产业社区(标准化工业园区)中高层管理人员纳入人才培训计划,培育园区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和运营管理人才。 推进融合发展,建成综合性、全方位、多功能的配套服务体系,营造生产高效、生活便捷、生态优良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新空间。(记者 苏奕斌 廖瑜婷 通讯员 沈海聪)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