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数字化装配 助力建筑企业破茧化蝶

zz.fjsen.com  2024-01-05 08:46:26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装配式建筑时代到来,盖房子就像搭积木。

作为龙海极具影响力的支柱产业之一,龙海建筑业构建起了上下游关联、横向耦合发展的企业总部集群,形成总部集聚效应,闯出一条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路。

禹澄建设便是其中代表企业之一。该企业诞生自建筑之乡龙海,成长即面临提质增效、节能降耗等重要任务。新形势下,禹澄围绕装配式建筑,以工业化制造的方式革新建筑生产。近日,记者探访了这家年富力强的民营建筑企业。

工业化生产

装配式建筑的到来是建筑方式的一大转型,主要是将传统建筑通过设计拆分成模块化的部品部件,进行工厂化生产后,运送到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将其组装成相应的建筑。生产成本可控,建造速度快。

2022年,龙海区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到2025年全区域城镇每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达40%以上,推进建筑产业结构升级。

禹澄不算最早涉猎装配式建筑的企业,但围绕装配式发展却是它的成长轨迹。

在禹澄的生产车间,一件件巨大的钢筋水泥构件在自动生产线上来回穿梭、加工,犹如巨型乐高公园。这是最新一代的生产加工设备,装配式流水生产线长达200米,采用双回路双轨道设计,配备8列8层养护窑、多台智能钢筋加工设备、2条混凝土生产线、全自动上料设备等,实现生产工艺的快速周转。

“采用双回路模台流转设备实现构件的流水生产,原先一条单回路生产线每天生产构件100多立方米,现在每天可生产构件200多立方米。”公司相关负责人陈进勇介绍,装配式的工业化生产,可以减少材料浪费,比如模具的循环利用,砂、石、钢筋、辅材等残余材料可回收加工再利用。

减少材料浪费,是缩减成本方式之一,节能减排则是另一种重要的方式。

噪声、粉尘、废水泥浆、建筑垃圾……建筑业作为当之无愧的“碳排放”大户,“双碳”背景下,如何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发展?

先是“补绿”——2023年9月,禹澄在漳州落成首家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基地,加工生产车间屋顶投建1.28MW光伏发电,将屋顶光伏发电储存并柔性使用。通俗来说,采用光伏发电在工厂内实现“自给自足”。

再是“增绿”。“以前混凝土如果没有一次性浇筑完,剩余尾料无法回收利用,只能当废弃物处理。如今,在生产环节,我们配备了砂石分离机设备,将混凝土尾料通过分离机把原材料分离,再投入生产使用。”陈进勇说。

陈进勇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工厂原先每月用电约8万千瓦时,产生5万多元电费,有了光伏屋顶,工厂年发电量135万千瓦时,在光伏实现“自给自足”之后,不仅电费全省,另有余电每月可向国网售卖约1万元;另一头,利用尾料回收再利用的工艺流程以及生产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控制,实现降本增效,每年约可多生产1000立方米部品部件,约可增收50万元。

起步虽晚,势头迅猛。不久前,禹澄荣获“2023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00强”以及“2023福建省创新型民营企业100强”称号。

数字“搭积木”

闽南地区江河湖海水系发达,形成大片软弱岩土,加上强降雨集中,这让建筑深基坑项目的稳定、加固及预警成为建筑行业的研究难题。

“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监测系统,对基坑变形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再利用5G无线传输技术将监测信号传递至云服务器。”禹澄BIM技术中心负责人林明坦言,这套系统是企业2022年与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共同攻克的课题,项目采用高精度、智能化传感器系统,可以在施工中及时动态监测土体稳定性,并由监测管理信息平台高效处理,排除安全隐患。

“智能制造是推动建筑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的必经之路。”在福建省禹澄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文聪看来,如果说装配是一种搭积木的方式,那么BIM就是那张对照图纸。由此,装配与智能的协同最能立足建筑业当下。

禹澄新建的总部办公楼便是采用BIM建模。记者参观技术中心所搭建的禹澄总部大楼BIM模型,房屋立体可视,每一根管道的走向、每一处水电的布点,都可以无限放大校准,仿佛穿透钢筋水泥进入屋内漫游。

数字“搭积木”贯穿着设计、加工、运输、安装等全过程,甚至每一件钢筋水泥构件都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

“人工生产钢筋水泥的精度误差约为2厘米,而数字化生产可以把误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陈进勇说,别看误差小,要想“积木”搭得规整,还得走标准化道路。说着,他拿起手机扫描楼板粘贴的二维码,显示该楼板的每一个构件原材料分别产自何处、于何时进厂、经过哪些生产流程和工作人员之手、将于本周去往某项目16层04户编号17位置,溯源信息可谓详尽。“小到1平方米,大到十几平方米的天花板,二维码跟随一块块‘积木’进入工地,工人们现场按照图纸,各归各位,拼装搭建。”

在禹澄的年度成绩单中,多有“绿色”“数字”的应用场景,诸如深大基坑智能监测预警技术、大体积混凝土光纤传感温控技术等,都解决了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卡脖子”问题,向全建筑行业推广发布。

2023年禹澄建设的产值约41亿元。

洪文聪说,设计标准化、生产工业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是当下建筑业转型之路,也是建筑业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的必由之路,禹澄会一直在这条道路上奔跑。(记者杜正蓝 通讯员 蓝毅辉 欧阳元和)

  • 责任编辑:钟舒云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