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区陈巷镇:村“联”村 共富路上“抱团”走

zz.fjsen.com  2024-05-10 14:46:06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陈巷镇俯瞰图

时值立夏,万物繁茂。连日来,陈巷镇雪美洋万亩鲜食玉米陆续进入采收的“黄金时期”,天刚蒙蒙亮,各村的农户们便早早地穿梭在翠绿的玉米地中,抢抓清晨时节采收“带着露珠”的玉米,构成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

“我今年种了5亩的黑玉米,亩产在2000斤左右,预计这一季的玉米能卖3万元以上。”扒开玉米绿色的外衣,看着饱满的果粒,古农村书田大社的村民李金章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而他口中的黑玉米,正是联村党委通过收购大户引进试点的“紫玉金刚(黑甜糯)”。

不仅农户感受到丰收的喜悦,片区种植大户也尝到了新品种带来的增收甜头:通过联村党委的推荐,妙韩果蔬引进种植20亩牛奶玉米,平均收购价3元/斤,产值约十余万元,每亩种植收益提高了近40%。

这是“跨村联建”为雪美洋片区带来的好“钱景”。

处于雪美洋片区的古农村、戴墘村、雪美村、西湖村、石室村和苑山村,土地肥沃,素来以农业生产为主,在种植业上,各自的一套“看家本领”:古农村玉米种植效益好,是省级一村一品(玉米)示范村;西湖村依托“西湖村鲜食玉米实验基地”探索出玉米减肥增效技术;雪美村有“农机大军”加持;石室村(水稻)获评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虽各有优势,但村与村之间联动并不紧密,各谋发展。

如何找到突破口,助农增收增产?“跨村联建”模式正是破题起势的关键一招。

2023年9月,6村抱团发展,成立雪美洋生态农业联村党委,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融,搭建起‘信息共通、资源共用、利益共享’的共富平台架构。

鲜食玉米是联村的特色产业。以往,农户都是自己买种,在种植技术上也靠自己摸索。如今,联村党委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开展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等活动,让农户们能掌握“第一手”信息,并获得专业的技术指导。

不仅如此,联村党委将联建村的力量凝聚、资源整合,依托“鲜食玉米试验示范基地”技术创新优势,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玉米-水稻-玉米-蔬菜”轮作模式,实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着力提升鲜食玉米的价格和效益。

“你看这绿油油的一大片优质、高产的玉米,可都是今年我们各联建村的致富‘宝贝’。”雪美洋生态农业联村党委书记卢春福心里装满丰收的喜悦,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上半年雪美洋片区玉米种植面积约7800亩,比往年增加了一千亩左右,按亩产3000斤,2元/斤的收购价,预计产值可达4600多万元。”

不仅在传统产业上下功夫,雪美洋生态农业联村党委也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上念好“联字诀”。

片区生态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但受限于体量小、点位散,一直没有“打出名堂”。

如何让传统村落重现活力,下好乡村旅游这盘棋?在每月一次的联村党委工作会上,这个问题都会被拿出来共同探讨。

“除了有万亩良田这张‘招牌’,近些年来,随着露营、亲子采摘等户外活动的兴起,戴墘村的牧野欢谷、雪美村的绿港园也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新宠’,热度不断高涨。”古农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小鹏说,“我们可以利用这几张‘名片’来扩大整个片区辐射影响力,打造‘雪美洋’旅游圈。”

今年4月,雪美洋生态农业联村党委打破村域旅游边界,整合几个村资源点,将戴墘村牧野欢谷、雪美村第一女党员故居(杨淑和)、古农村“一门九进士”家风家训馆等景点串点成线,打造雪美洋片区的“农文旅精品游线”,进一步深化“陈田水巷、进士之乡”农文旅融合发展。

游牧野欢谷,走进士之路,品鲜食玉米,寻红色记忆……在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雪美洋片区开启了“闹热模式”,累计接待游客超5000人。

“这是我们在农文旅融合上的一次新鲜尝试。”卢春福说,从村域旅游点到雪美洋片区游玩图,不变的是原生态的风景,变化的是线路互通、资源共享,还有整个片区农文旅融合更高的知名度、更强的品牌力。

自“跨村联建”工作开展以来,陈巷镇各联村党委频频“出招”:陈巷镇东部产业新城联村党委巧借联建村区位优势,依托福建果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村企共惠·果蔬集散与劳动力优化项目,有效解决联建村剩余劳动力和苹果枣种植销售渠道问题;吴田山生态发展联村党委紧盯“闽南沿海第一峰吴田山未来景区”的发展前景,破解了山地原租金低、效益低和较难长远规划的短板,打造了具有高附加值的木姜叶柯苷茶产业品牌,形成一产带二产联三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大道上,陈巷镇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新路径。

陈巷镇党委组织委员廖建文表示,下一步,陈巷镇持续巩固跨村联建成果,切实调动3个联村党委,在园区配套服务、农业产业基地、村企合作开发等方面联营联管,实现各村抱团发展、联合振兴。(郑晓梅 文/图)

  • 责任编辑:陈志远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