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青年蔡艺彬用一根根漆线“表达”闽南文化
zz.fjsen.com 2024-05-21 07:51:42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听说在古雷开发区霞美镇董门村,有一个青年深研指尖艺术,能将细如发丝的“漆线”变幻出各类纹饰,通过盘、绕、堆、叠等技法,“雕”出大千世界。 这一传统技艺名为“漆线雕”,最早发源于福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闽南一绝”,是漆线雕艺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留下来的蕴含特定历史信息的作品。因此,掌握这门技艺从而读懂这些作品,就可以让历史开口“说话”,再现古代闽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穷创造力。 令人惊叹的是,这位掌握让历史“说话”技艺的古雷开发区青年,竟是一名听障人士,他叫蔡艺彬,自5岁开始便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近日,笔者慕名前去采访,聆听他如何在无声世界中奏响非遗强音。 一支毛笔 将他带入艺术的世界 蔡艺彬1991年出生于霞美镇董门村。虽然是一名“90后”,但是他专注于漆线雕技艺传承已有十多年了。而他与艺术的结缘,则更早。 5岁时,因为一场高烧,蔡艺彬的世界被按下“静音键”。 听障人士由于无法获得系统的听力语言教育,所以往往还面临着口语发音与沟通交流等方面的困难。“当时家里经济比较困难,助听器得3000多块钱,很难负担得起。”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蔡艺彬用略显笨拙的普通话,一字一句地向笔者回忆起自己走上艺术之旅的偶然与坚持。 因沟通存在障碍,蔡艺彬小时候鲜有玩伴。他常常蹲在自家院子的角落里,把玩着被雨水浸润过的泥巴,用想象力去创造那些他听不见的声音。 蔡艺彬6岁那年,父亲在春节前买来红纸和墨水,准备自己动手写春联。坐在父亲身边,他也拿起一支毛笔,聚精会神地模仿着,学着如何握笔、如何蘸墨,用稚嫩的小手摸索着书法的笔画。 “一开始写得歪歪扭扭,还被喜欢用‘激将法’的老爸‘嘲笑’了。”蔡艺彬笑着回忆道,“我当时很不服气,觉得没有专门学习过书法的老爸,字也并不好看,如果我认真钻研,一定可以更好!”不服输的他,开始偷偷照着家里父亲临摹对联时用的书法书籍练习起来。 纸张很快就用完了,蔡艺彬就提了桶水到地上继续写。以水为墨,以地为纸,畅抒胸怀。他经常在地上一练就是大半天,方砖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上面的字迹却日益飘逸、灵动自然。于空白处挥毫,感受笔尖与地面的微妙互动,在蔡艺彬的心中,这种无声的交流,能打开他的心扉,与他共享喜怒与哀愁。 父母更没想到,本是源自一场孩子气的“较劲”,蔡艺彬竟自此爱上了书法。2006年,一直在为儿子未来道路而忧虑的他们,决定省吃俭用,送蔡艺彬到附近的书画培训室接受专业辅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仅是书法,蔡艺彬很快也爱上了画画。他在美术培训中如鱼得水,仿佛又找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可以让他与世间万物尽情交流。时间仅过去一年,蔡艺彬的作品就在“纪念康有为逝世8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和“纪念欧阳询诞辰145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得“金奖”。 一把刻刀 磨出茧子更磨炼意志 蔡艺彬对于艺术的追求从未止步。2008年,他有了更高的目标。“位于厦门的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是咱们省规模最大的设计美术工艺类高等院校,也是我和很多培训室同学向往的地方。”为了进入理想中的学校,蔡艺彬开始利用周末和其他空余时间做大量的兼职工作,想筹集学费为父母分担压力,却仍是杯水车薪。 命运似乎总是眷顾着那些不懈努力的人。机缘巧合下,蔡艺彬意外结识了任教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吴曦煌。在得知蔡艺彬的困境后,吴曦煌被其对于艺术的热爱与执着所打动。他认为,患有听障的孩子在专注力、观察力上往往比较突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有更为强大的韧性与潜力。蔡艺彬在书法、绘画方面的成绩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他决定给蔡艺彬一个机会。 令蔡艺彬不敢想象的是,吴曦煌老师给了他免费求学的机会。“吴老师让我去上他的课,了解、学习雕塑,同时给我出了一道‘考题’,让我在2个月的时间内掌握基本技巧并达到他所要求的水平。”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蔡艺彬依旧十分激动。 跟小时候练习书法一样,蔡艺彬为自己默默鼓劲,一定要珍惜机会刻苦学习,哪怕这个过程并不轻松。起初,他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材料而焦头烂额,也时常因为雕塑的细节处理不到位而反复修改。一把刻刀将他的手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但他的意志却更加坚定。“一件好的雕塑作品,可能需要经过凿子和刻刀的万千次碰击与雕琢。”蔡艺彬知道,自己的人生也是如此。因此,他毫不畏惧。 蔡艺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研究理论知识,观摩大师作品,不断动手实践。在稳扎稳打的摸索中,成功获得了“恩师”吴曦煌的肯定,达成了他人生中又一个极具意义的“挑战”。 此后,蔡艺彬在雕塑领域有了更多受到认可的成绩。他参与创作或独立完成的雕塑作品遍布多个城市,甚至“远赴”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 一根漆线 收获对人生价值的肯定 蔡艺彬感慨,自己的艺术之旅,也是一条不断尝试用“无声表达”寻求与世界有更多交流的自我成长之路。他渴望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因而他喜欢一切有美感的艺术形式。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漆线雕走进了他的世界。 十余年前的一天,蔡艺彬在浏览新闻报纸时,一篇介绍厦门“蔡氏漆线雕”的文章深深吸引了他。漆线雕精美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他难以忘怀。 对于一直在努力通过作品发出自己“声音”的蔡艺彬而言,漆线雕是可以让历史“说话”的更高追求。 在“恩师”吴曦煌和亲朋好友的引荐下,蔡艺彬先后结识了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氏漆线雕”艺术总监庄南燕,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一批厦门漆线雕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蔡水况,二人成为他在这项技艺研习道路上至关重要的领路人。 做好漆线雕并非易事。完成一件精品往往需要经历无数次推敲、打磨,有时需要耗费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漆线雕的工艺是用连绵不断的漆线来表现内容,整个过程都是手工操作。”蔡艺彬知道,要想真正掌握这门技艺,仅凭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于是,他开始不断地查阅相关资料、书籍,从中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并从两位名师的言传身教中领悟技艺精髓。 在忘我的沉浸中,蔡艺彬的创作开始流淌出浓厚的闽南风情,一件件层次丰富、立体感强的漆线雕作品相继诞生,并多次受邀参展,受到了业内人士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除了来自别人的赞誉,我更从中收获了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肯定!”蔡艺彬感慨,这些传统技艺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有人去守护和传承。 同时,蔡艺彬也意识到创新发展对于非遗生命力的重要性。因此,他迫切想吸纳更多年轻人,将自己所学的技艺免费传授给他们。这些年,他通过非遗进校园、打造互联网IP等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漆线雕、走进漆线雕,从而成为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生生不息的力量。(林锡明 陈汉祥 蔡彩霞)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