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全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

zz.fjsen.com  2024-10-22 08:42:52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强调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持不懈做好以文化人工作,积极推进移风易俗。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依托宗亲乡亲、祖地文化等纽带广泛凝聚侨心。

殷切嘱托,催人奋进。

漳州是一座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之称。一直以来,漳州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围绕建设“田园都市、文化名城”,以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依托,以“用闽南文化点亮千年漳州古城”行动计划为牵引,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加快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

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现代潮流的碰撞融合,让这座千年古城更具“生命张力”。

保护传承 守护千年古城的“根”与“魂”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如何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作为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漳州站在时代的课题前,努力探索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守护千年古城的“根”与“魂”。

文化遗产保护是系统工程,需要强化系统性、机制性保护。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完善制度与规划引领并重,将闽南文化生态(漳州)保护区纳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出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漳州实施方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漳州市建设提升方案(2021-2025)》等,成立古城保护开发和运营管理专班,凝聚保护合力,推动全社会形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共识和自觉。

强化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夯实文化遗产保护根基。漳州着力建机构、强队伍,初步建立起市、县、乡镇、村四级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网络。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学者也积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着眼文明传承、文化延续,漳州全力推动文物修缮,保护好各时期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策划实施系列文物保护修缮、安防、消防等工程,积极争取纳入上级项目库。2020年以来,累计向上争取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17亿元,用于109个项目的保护修缮,进一步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在守护已有文物之余,漳州还积极唤醒“沉睡历史”。开展水下考古,顺利完成漳州圣杯屿元代海船遗址发掘工作,累计出水文物17288件,填补了中国元代海船考古研究的空白,有力佐证漳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该项工作被国家文物局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物质文化遗产星罗棋布,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在坚持不懈的守护下,漳州目前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731个点,文物总数、国保数量全省第二,省保、涉台文物及市县保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共有13个国有博物馆、纪念馆,1个非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市博物馆有一级文物81件(套),居省内地市级博物馆前列。现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29项265家,其中16项为国家级、71项为省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市、闽南文化遗产富集区。

活化利用 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时代价值

初秋时节,在南靖土楼景区,独特的土楼建筑和绿意盎然的自然环境交相辉映,吸引游客前来探幽访古。

土楼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漳州被誉为“土楼王国”,汇集了福建土楼中最大、最高、最奇、最古老、最壮观的土楼,保存有完整土楼1461座,其中世遗土楼23座。

以世遗土楼为核心,漳州优化提升南靖云水谣、田螺坑土楼群等主景点,加快推进土楼活化利用,开发大鱼海棠文化IP,打造农耕体验节、夜游云水谣、音乐秀等文旅业态品牌,让游客在方圆天地间,感受梦幻土楼、神奇客家。

“活化利用”是“新与旧”融合的纽带,是文化遗产传承历史并重获生命力的关键。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为此,漳州注重盘活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积极把握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双向赋能,让更多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

焕新传统乡土建筑,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漳州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诚邀清华大学和福建省建筑设计专家,以先进的设计理念,对平和、南靖、华安的7座“非世遗”土楼进行活化利用试点改造,于2023年11月赴法国建筑博物馆举办《福建土楼 活化利用》专题展览。项目设计荣获豪瑞可持续建筑大赛亚太地区唯一金奖,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

增强文化遗产的社会服务功能。2023年,漳州依托全市14家博物馆、纪念馆,开展各类文物展览、公共教育活动270余场,接待观众325万人次。漳州市博物馆入选2023年度全国百强热搜博物馆和百强热搜展览榜单。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入选中宣部公布的“2024年度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成为今年福建省唯一入选单位。

活态传承布袋木偶戏、芗剧、漳浦剪纸等非遗瑰宝,优秀作品不断涌现。芗剧小戏《说亲》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剧目和组委会特别推荐剧目,芗剧《一代相国蔡新》参加“文艺倡廉”福建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晋京展演活动,芗剧现代戏《烽火侨魂》在打磨提升中奋力冲刺国家级大奖。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助力漳州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让八方游客共享“海洋蓝、生态绿、土楼韵、古城风、闽南红”五大文旅带。国庆假期,漳州接待游客428.0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1.2%,比2019年增长23.9%;游客旅游总花费32.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比2019年增长25.2%。以漳州古城为主体的闽南文化体验游“热辣滚烫”。漳州古城吸引客流量达170.3万人次,同比增长74.63%。

开放交流 闽南文化“过台湾、下南洋、闯世界”

“非常壮观,非常精彩,小小的木偶在演员手上显得轻巧灵动。”今年,“漳州闽南文化周”活动走进美国,展示漳州布袋木偶戏等非遗项目,美国布莱尔伍滋高中学校校长希拉·阿尔扎特高度赞赏漳州木偶表演,并表示有机会要带着学生到福建交流,进一步领略丰富多彩的闽南文化。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秉持开放包容,漳州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推动闽南文化“过台湾、下南洋、闯世界”,让世界了解漳州、爱上漳州;让台胞想回来、常回来。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非遗,只有走出去,才能持续绽放光彩。今年来,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在中美建交45周年之际,“漳州闽南文化周”活动频频“出海”,架起沟通和友谊之桥,充满“闽南风”的节目相继走进欧美、东南亚等地区,增进文明交流互鉴。

两岸一家亲,漳台亲上亲。闽南文化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近年来,漳州充分发挥祖地优势,举办两岸开漳圣王文化节、关帝文化旅游节、保生大帝文化节及寻根谒祖、族谱对接等民间文化交流活动,让两岸同胞在交流交往中走近走亲。7月12日至15日,诸多富有闽南文化元素的漳州特色旅游产品亮相2024海峡两岸台北夏季旅展,深受台胞欢迎。

“请进来”,扩大国际“朋友圈”。近年来,漳州以文化遗产为载体,举办“和谐节日——走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和谐乐章 土楼回响——中美‘Z世代’青年音乐交流会”“美国国务院艺术特使遇见闽南文化”对话沙龙活动等线上线下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外国友人来漳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漳州篇章。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漳州历史文化遗产以其独特魅力和价值,迸发出走向国际舞台的潜力与活力,在推进闽南文化世界交流与传播方面迈出坚实步伐,成为一张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记者 邱丹燕 林昕蓉 通讯员 朱盛)

  • 责任编辑:钟舒云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