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引新种拓销路 “小野果”成“致富果”
zz.fjsen.com 2024-12-02 16:50:08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当下正值余甘丰收好时节,市场上,余甘饮品、余甘蜜饯、余甘干果、余甘腌制品等余甘产品琳琅满目,而“溪东余甘”更以其响亮的名号在众多余甘产品中“C位出圈”。近日,笔者走进漳浦县赤土乡溪东村,探访这颗“致富果”的振兴之路。 沿着村道,一路随处可见“溪东余甘”字样的广告牌匾、讲述余甘种植故事的墙绘。家家户户在院子里晾晒的余甘果,无不在诉说着“余甘之乡”的奋斗史。 多番引进优质果 打开余甘产业路 提起溪东余甘品种的改良历程,作为村里第一位引进新品种的先驱,今年74岁的张金顺最有话语权。 据张金顺回忆,过去溪东村种植过多种水果,但皆因土地贫瘠,收效甚微。同时,土生土长的余甘树却长得漫山遍野,只是果实小、口感柴而生涩,未能带来经济价值。 1986年,漳浦正兴起大念“山海经”的热潮。时任当地眉力林场场长的张金顺在林业局的指导下外出考察,前往泉州南安,发现那里种植的粉甘个头大、产量高、口感佳,可作为蜜饯产品销售。他便以每米5元的价格购进一批粉甘枝条,带回溪东村嫁接种植,同时也带动林场职工试验嫁接种植。三年后,新品种余甘种植试验成功,一经上市即成为抢手货。就此街坊邻居相互传开,大家纷纷效仿,溪东村的余甘产业开始步入新轨道。 近年来,市场上高优水果日益推新,余甘品种也不断翻新。在村“两委”和村里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竞相从泉州惠安、南安,以及广东普宁等地引进了蓝带甘、玻璃甘、甜饼甘、珍珠甘等多个新品种,余甘产业蒸蒸日上。 开发多种口味 打造小而美品牌 身为“90 后”的张雯婷在自家种植20亩余甘园。早在四年前,她开始涉足微商、抖音等网络平台卖起余甘果,每年单是自产自销便可达6000公斤。她带领笔者一行参观了自家经营的余甘小作坊,只见其内余甘鲜果的分拣、烘干、腌制、包装等一道道工序井然有序。近年来,像这样的家庭小作坊在溪东村不断涌现。 谈起余甘产品,张雯婷如数家珍。她介绍,今年市场上热销的有甜饼甘、玻璃甘、珍珠甘、蓝带等品种,鲜果批发价大概3元至6元不等。她的家庭作坊推出的余甘产品包括余甘汁、话梅余甘、纯白糖余甘、南姜味余甘、盐制余甘等,罐装零售价大概10元一瓶,物美价廉大大提升了余甘鲜果的附加值。 在溪东村东溪水果专业合作社,收购商张泽武夫妇正忙着给前来卖果的农户筛选大果、称重。“比起从前产量更高了,市场需求量更大了,余甘种植管理也更规范了。”张泽武感慨道,平常一天可以收购5000公斤余甘鲜果,高峰期则达1.5万至2万公斤,主要销往省内及云南、广西等地。 试水国际市场 拓宽合作新渠道 像东溪水果专业合作社这样的收购点,溪东村有十多家。“得益于余甘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建起了余甘房,买上了余甘车,村里建了余甘观光园,还引进了余甘加工厂,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溪东村党总支支委张志猛由衷感慨。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一批溪东余甘顺利发往日本,首次试水国际市场,实现了福建余甘出口“零”的突破。此外,溪东村已与康之味、绿泉食品等知名食品加工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研发出余甘果茶、余甘润喉糖等系列余甘产品。 “我们将探寻余甘与当地水果融合路径,继续研发余甘新产品,打响溪东余甘的品牌,逐步扩大出口、拓宽销路,引导种植户从自产自销到进超市进平台销售。与此同时,与一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合作,进一步增加余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让农户增收致富,以产业振兴撬动乡村全面振兴。”展望前景,赤土乡党委宣传委员谢宝竹说道。 如今,赤土乡余甘种植面积已近1万亩,其中溪东村种植面积就达6000多亩,95%以上的溪东农户正在种植余甘,人均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余甘已由昔日的“小野果”变成名副其实的“致富果”。(林素真 林泽霖)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