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坑村:“五色模式”管理 一个村庄污水的“重生密码”

zz.fjsen.com  2025-05-14 08:45:0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为进一步改善流域水质,持之以恒打好碧水保卫战,漳浦县盘陀镇在通坑村试点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实现消除村庄内“污水横流”现象和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双赢”。

近日,在通坑村农污资源化微公园,记者看到经过处理后的污水从喷泉中汩汩流出,清澈透明且无异味。该公园依托污水处理终端建设而成,村民家中排放的生活污水在这里进行集中处理,达到农污排放标准后,直接排放或根据需要接入灌溉设施用于灌溉。

“在项目实施前期,我们多次组织党员、群众、村干部以及施工方召开协调会。”通坑村党支部书记蔡毓榆说,同时开展入户宣传,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取得了群众的支持和理解,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为守护好通坑村的绿水青山、做好人居环境整治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通坑村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项目采用“五色模式”管理农村生活污水,根据通坑村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建设入户管和主管,将村民冲厕所的黑水和生活使用的灰水进行预处理,混合得到的黄水和进一步在终端厌氧深度发酵后的白水具有一定肥力,可供村民灌溉使用,终端设施处理达标后的绿水可直接排放。

“我们充分结合村里的种植业发展需要和百姓用水需求,科学设置6个便民取水点。”该项目负责人王小军介绍道。他表示,这既实现了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又显著提升了旱季期间村民取水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此外,在运营管理层面,通坑村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项目采用高度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实现场站全流程无人值守。与传统一体化处理设备相比,该系统占地面积更小、运营费用更低,每吨水处理运营成本仅0.3元左右,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与项目经济性。

截至目前,通坑村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建成6个资源化便民利用井,以及污水处理设施、喷灌系统和信息化监测平台各1套,实现了农污收集率100%,日收集污水80余吨,资源化率90%,灌溉面积60余亩。(魏庭飞 周泽彬)

  • 责任编辑:陈志远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