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秀与空灵的呼唤——庄毓聪的花鸟画简析》文/高鸿 东南沿海惠安,既是石雕故里又是木偶之乡,民俗文化十分浓郁。庄毓聪先生出生在这里。艺术之梦也在这里萌发。之后,他考上工艺美院。按理说他应当走工艺大师之路,然而,他没有。带着乡愁,带着与生育来的艺术情节,他踏上了中国水墨画的漫漫征途,带着三十几载的笔墨生涯与坎坷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他的艺术高度,如今,庄毓聪先生已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协副主席,漳州美协主席等。显然他的艺术人生已经进入了春华秋实的黄金季节。 庄毓聪先生以他恣肆横溢的大写意花鸟画跻身高手如林的中国画坛。
双鹤图 40x40cm 纸本 2008年 这是一条充满艰辛又是无限凄美的艺术之路。 首先是抉择的果敢。我们知道,敢于问鼎花鸟画且大写意泼墨花鸟画一途者。虽不乏其人,但成功者寥寥。古往今来又造诣的花鸟画大家屈指可数。 从黄筌与徐熙的花鸟画说起。五代的“黄家富贵”与南唐的“徐家野逸”开始出现独意其趣的中国花鸟画个性化面目。如果说的审美与取法上,庄毓聪先生便有了理性的心仪。黄筌的绘画表现手法是以先勾勒后填彩的方式,完成艺术本体的雍容,徐熙则相反,他的笔墨中包含了造型与挥写的意趣,虽然为物象所囿,但带着镣铐跳舞居然也风姿绰约。庄毓聪先生便倾向与后者,倾向于放旷超逸的心路追寻。 宋代的花鸟画一度繁荣。除了“黄家富贵”铺天盖地的漫染以及院体画精雕细琢之外,文人士大夫的如苏轼及米芾的宕逸萧散——确切地说文人画的精神意韵让其着迷。庄毓聪先生留恋于文人的放旷与诗意气息洒脱,心境的和平与散淡带来了《墨荷》系列的横空出世,有一段时间,残荷秋韵始终是他挥之不去的画意。荷叶田田,荷梗随风,秋日倒戈,积墨层层,禽鸟悠游,眷绻互答。 有感于积墨中带来的混沌与郁闷,心灵的放飞始终受阻。 于是,把目光定格在赵子昂的画面。 心,狂跳不止。赵子昂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欲求洒脱与挥写的快慰,源于心性旷达与笔性的浑融,无疑书法是内在的支撑,以书入画直接带来的升级无限,直接反应在庄毓聪先生世纪之交的系列作品中:《秋之声》、《冷月照无眠》、《西池月落》、《相约冬季》等。 花鸟画的勾 点擦始终如影随形。 书法与精美线质的锤炼,带来了兼工带写的花鸟画直奔大写意成为可能。 一时间,徐渭的典籍供奉案头。如果说陈白阳的笔墨畅达节律和谐使其绘画语言找到心手相契,那么,徐渭的信手拈来与不拘一格,更使他得庄毓聪先生大写意巨帧之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恢弘。于是《待到秋来九月八》、《绿水盈盈》、《南塘旧梦》、《秋江落日》等陆续出世,便突显了庄先生大写意花鸟画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听荷 68x68cm 纸本 2013年 笔墨符号成为他梦寐以求的归宿。 在简洁中透露出丰富,在率意中凝聚着重合;在萧疏中蕴含浓烈,在郎畅里包容困顿。庄毓聪先生不断的绘画元素叠加中,一反为减法。减去多余的累赘,省去有悖传统意蕴的“附加”,减去状物写生的桎梏,省去依样画瓢的形而下的滥觞。上下求索左右逢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许是长年的笔墨生涯的淬炼,也许是删繁就简的涤荡;人生苦尽甘来的顿悟,抑或是百折不回的觉醒庄毓聪先生于八大的“晤面”并做心灵永远的遥对,他认为中国花鸟画的精妙与高超到此可告一段落。它好比唐诗宋词的高度无以复加,至此只能另辟他途。 整合中面临决裂。
闲立春塘烟雨中 180x96cm 2013年 纸本 优秀的传统与传统的优秀,有时在画家的内心形成屏障。走出困境需要恒定的心态,更需要学识阅历的涵泳;在传统的书理画论中做永无休止的探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史哲美得广为通融,加深了大写意花鸟画意境的营造,在惨淡经营中走向至境,从自由王国必然王国过渡,便有了不拘成法的突破:《荷韵》、《清气》、《清凉世界》、《雨后》等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这时的作品再也没有张家或李派的牵连,也没有什么技法的陈规与陋习,画自己,画心灵,画满目的繁华与落英,画荷塘月色与闲情,画清明的朗照,画落日的忧伤;因此有了《秋月荷塘》冷暖阴晴,也因此有了向日葵的正反仰卧;灿烂金黄的花瓣倒映阳光——暖烘烘的秋日,寄寓着画家如歌似泣的歌唱。它让我想起荷兰画家梵高不屈不挠的《向日葵》和他那昂扬的生命激情,梵高用燃烧的生命画着他那动荡摇晃与不安,庄毓聪先生用他那悠闲与诗意,画着他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憎。 这就是庄毓聪的花鸟画世界。 庄毓聪的花鸟画世界具有碧水空潭般的冷隽与空灵!(乙丑年正月十二日深夜拾天成章堂)
一朝鸡鸣秋风起136x68cm 纸本 201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