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2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张韩丰 蔡晶晶)漳州针对“舌尖上的浪费”拟开罚,目前讨论已进入白热化。漳州市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透露处罚办法的基本设想后,讨论再次陷入僵局。各行业专家又站出来“推翻”设想提出质疑,“怕是难以落实啊”。
对此,漳州市委文明办称:“各方畅所欲言,就是这次征集意见的成功之处了。”
政协委员:罚谁都觉得冤
漳州市政协委员吴家驹认为,从处罚的可行性来看,剩菜处罚徒具“观赏价值”。若是消费者找茬,却让经营者“埋单”,那么,经营者是不是很冤?
若是餐馆饭菜不合胃口,消费者浪费却被罚,是否不人性化?吴家驹认为。
吴家驹提出:“如何执行?首先,组建一支执行队伍,这些人员从什么部门抽调,接到举报后怎么界定,不仅将加大行政成本,效果也不会好。”
相关部门:或导致卫生问题
漳州市卫生监督所所长助理魏国富认为,宾馆、餐饮企业因剩菜被罚,结果可能是,为规避处罚,将剩菜回锅再卖,或者偷偷倒掉,这和处罚浪费的初衷相悖,可能导致更严重的食品卫生问题。
芗城区卫生局相关工作人员认为,不要放在急着出台实施方案上,而是将精力放在合法程序和执行主体上,不然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行业专家:处罚不具可操作性
漳州市餐饮业同业公会会长林广福说,处罚餐桌浪费几乎不可能完成。“到底怎么界定浪费的标准,一两棵青菜算作浪费吗?处罚得有立法权,有法律依据”。
“可以倡议市民不浪费粮食,因为这是道德层面的东西。”林广福还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处罚餐桌浪费只是形式主义,无法真正实施。
文明办:有不同声音才好
导报记者将各方行业专家意见及质疑,反馈给漳州市委文明办,有关负责人“拍手叫好”,“制定处罚办法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我认为我们现在是成功的,能够听取多方的意见,集思广益,汲取大家的智慧,这是很重要的”。
该负责人称,他们没有处罚权,只有协调权,“至于谁来执行、谁来举报、谁来举证、谁来处罚,这是很严肃的事情,我们不会立即出台处罚办法,时间点也没定”。
他表示,在充分讨论和认识的过程中,让节约观念深入人心,“就算是出台了办法,之后也会有很多困惑和待完善的地方,像配套细则等还要一步步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