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区宫保第遗址 埋没百年牌坊重见天日

zz.fjsen.com  2015-09-29 09:10:29  张韩丰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功绩坊为表彰林文察

江焕明表示,石刻字迹清晰可辨,内容与文献记载相吻合,出土的“宝贝”其实就是表彰林文察的功绩坊。江焕明说,从现有的石构件推测,应是三门三楼四柱的石牌坊。《漳州史记》记载:观桥左有林刚愍祠,祠前有石坊,坊为光绪戊子(1888年)春建。

文献中,林文察来头不小,是福建陆路提督,在同治三年,奉朝廷之命,由台湾率军到漳州,在万松关瑞香亭,与太平军交战时不幸阵亡。闽浙总督左宗棠平定太平天国之后,上奏朝廷,希望朝廷表彰因公殉职的林文察。

据记载,林文察死后,清廷赠太子少保衔,赐谥号“刚愍”,诰授振威将军,并赏骑都尉世袭,准建专祠。

江焕明说,牌坊原立于宫保第之前,相当于宫保第的山门,起到引人瞩目、画龙点睛的作用,牌坊是宫保第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极为重要的涉台文物

在海峡两岸,有三座宫保第隔海相望,一在漳州城内,一在台湾台中,一在厦门鼓浪屿。这三座宫保第,虽建成时间略有先后,但都因林文察一人而建。

作为我国现存罕见的“两岸三地同一家”的御赐宫邸建筑,江焕明说,漳州宫保第不应只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它是两岸血脉相连、手足情牵的铁证,“应该让漳州宫保第在两岸交流事务上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江焕明认为,漳州宫保第不仅是纪念林文察的专祠,也成为闽台两地林氏宗亲共同的家园。特别是在甲午战争之后,许多台胞不甘当亡国奴,内渡大陆,宫保第一时成为漳州籍台胞的“接待站”。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历经多次房地产改造及城市改造,宫保第建筑群大部分被改造为政府机关职工宿舍,临街石牌坊也被拆除。石坊构件作为檐前阶石铺于路沿,若干石柱上镌字仍清晰可辨,近日出土重见天日。

江焕明表示,出土的林刚愍祠石牌坊构件,是宫保第的原始证物,也是极为重要的涉台文物,应妥善保护、恢复原状,使之成为两岸林氏宗亲和血缘文化交流的标志物。感谢江焕明老师供图

  • 责任编辑:林燕婷     标签:漳州 宫保第遗址 百年牌坊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