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佳洲岛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激活了一方经济

zz.fjsen.com  2018-04-08 09:03:46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4月7日,云霄佳洲岛处处生机勃勃,果蔬丰收,菜香飘逸。

大棚内,红彤彤的西红柿如灯笼挂满枝头,棒茄、串茄等形态各异的太空茄子长势良好,绿油油的西兰花、黄瓜、青椒茁壮成长。感受着蒸蒸日上的新生活,村民个个喜上眉梢。

目接“菜”景,耳闻“菜”事,东厦镇党委书记王秋阳盘点岛上的“菜色”:佳洲岛农民创业园建立设施蔬菜基地2300亩,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带动农户2500多户,有43家农字号企业落户,农民人均收入的80%都来自蔬菜产业。

佳洲村,如今凭着一个“菜”字,富裕了一方百姓,激活了一方经济。“果蔬天堂”“爱情岛”“云霄大客厅”……一个个美称描绘了一幅业强村美民富的现代图景,蔬菜大棚安装“智慧脑袋”,设施蔬菜园区“遍地开花”,农业全面升级有了新气象;高颜值菜园聚人气,吃摘玩乐赏配套全,乡村全面进步有了新面貌;做好“菜生意”, 端牢“金饭碗”,农民全面发展有了新底气。

插上“智慧翅膀” 农业更有奔头

不久前,漳州绿州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敲钟上市,成为首家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漳州市农业企业,标志着绿州公司发展翻开新篇章。

“当初,正是佳洲岛地平、土肥、水多、交通方便的优势吸引了我,让我下决心在这里把我的果蔬种植事业搞起来。”绿洲果蔬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卫刚忆起创业初期无限感慨。2002年,佳洲岛进行土地整理,并实行土地流转经营。黄卫刚抓住这一时机创办了绿州公司,在佳洲岛建立了130亩的绿州蔬菜基地,下田当起了“农民”。

走过6年艰难探索的创业期,绿洲果蔬摆脱传统农业的桎梏,渴饮现代农业的“甘泉”。 最近,佳洲岛现代农业园区成了“网红”,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农业专家的视线。

2017年,绿州公司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建设700余亩的温控大棚,棚内智能化温室环境监控系统成为蔬果的“智能管家”。 通过手机APP就能远程监测“蔬菜温室”的运行,及时对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度等指标进行调整,并智能化喷灌滋润菜苗、操纵比例施肥器等,让每一株植物雨露均沾、营养均衡。数字化种植为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人工成本节省一半以上,每10亩节省劳动力2人,每亩增收2000元,并实现“四季”耕作,现代农业智慧图景正徐徐铺展。

在“绿州”的带动下,现代农业之花在佳洲岛处处绽放。近年来,东厦镇着力建设集三产融合发展的佳洲岛现代设施农业核心区,着力引进和培植果蔬龙头企业,形成了龙头高昂、龙身饱满的果蔬生产和加工长廊。佳洲岛鼓励农民巧打时间差,种植黄瓜、菜椒、芸豆、茄子等一些反季节蔬菜,既填补了市场空缺,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如今不仅果蔬产量翻倍、价格看涨,订单也从全国纷至沓来,西红柿、茄子、甜椒、拇指黄瓜等优质蔬菜远销各地。

菜园变成景点 乡村更有看头

每到周末,游人如织,络绎不绝,给这座“爱情岛”增添了许多生气。

旋转风车下,感受一回“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和诗意;戏水荷塘中,尽管只剩荷叶一塘,却颇有种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果蔬采摘园里,体验一把“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家生活……

近年来,佳洲岛在建设现代农业基地的基础上,运用本地生态优势,汇集多元特色产业,交出一份“生态+”答卷。

“生态+配套”,乡村换新貌。佳洲岛以乡土气息为基调,保留农家味,注重保持村落原始风貌,保护水、田、林,留住“乡愁”。家家户户通过立面改造,“穿衣戴帽”,成为园中一景。

“生态+旅游”,乡村聚人气。佳洲岛积极拓展农业观光、果蔬采摘、生态旅游、科普文化等内涵,打造集现代农业、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第六产业”,目前,佳洲岛已形成休闲慢道连接而成的海景和田园风光两条观光旅游带,并着力打造观光农业、休闲垂钓、农耕文化、农家大院、主题水景、家禽养殖观赏、荷塘度假、渔家乐等十大园区。

“生态+文创”,乡村增名气。2016年、2017年佳洲岛分别举办海鲜美食节、番茄音乐节,生态游、采摘游效应在海鲜味美、音乐声醉中持续发酵。如今,佳洲岛日均客流量逾1000人。

生态渐佳,“钱景”渐好的佳洲岛,也让越来越多人收获“生态福利”, 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生意“四生融合”。

家门口创业忙 农民更有赚头

43家农字号企业,犹如一个个活力因子,打造出年吞吐近几十万吨蔬菜的龙头产业链,也使蔬菜种植真正成了佳洲农民致富增收的源头活水,一个个带着泥土气息的财富故事正在佳洲岛上演。

“在佳洲,只要家里种几亩菜,一年四季有钱花。”66岁的老党员方达明道出了他的生意经,在国家鼓励土地流转这一大背景下,他抓住时机,在佳洲承包了25亩土地用于种植大棚蔬菜,在实践摸索中,慢慢了解蔬菜育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蔬菜种好了,生意做大了,腰包鼓起来了,方达明在种菜中找到了致富路,如今变成佳洲岛的蔬菜种植大户。平时他还鼓励帮助周边更多的村民种植大棚蔬菜,村民的蔬菜生病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方达明,不论是番茄、苦瓜、茄子等,方达明都有办法为植株祛病。“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是我的心愿!我还能做事,身上的技术还能服务群众,我就要干到不能动为止!”

方达明已成为群众眼中的“庄稼医生”和致富带头人,30多年间,他无私为佳洲岛200多户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进行农业技术指导,累计培训农户近3万人次,被评为市级“学科技用科技”标兵。

如今,老板经济、打工经济、新行当经济,在“种菜经济”的衍生下,各类新型经济令人眼花缭乱。随着这本“菜经”越念越活,一批批土生土长、头脑活络的“菜贩子”和“菜经纪”也不甘寂寞,纷纷投身现代农业的“大潮”,在这个农民创业园里“大展拳脚”。(王一雄)

  • 责任编辑:叶同辉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