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非遗 70岁孤独的土楼营造者怀技艺却无处施
zz.fjsen.com 2014-04-17 17:03:4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非遗项目名片2 客家土楼 营造技艺 土楼是一种独特山区民居建筑的杰作,中国历史上村落环境与自然山水有机结合的典范。其建造工艺历史悠久,为中原夯土技术之传承,始自于唐,至明朝时已臻成熟。 建造土楼多无详细的标准设计图纸,因为土楼造型模式乃千百年相传之定式,是由泥木匠师与主家商定建怎样的土楼。这种临场即时性,靠的是匠师的经验承继积累与艺术和科学的智慧。 2011年,福建省南靖县、华安县客家土楼营造技艺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暮年】 重拿久藏的夯墙工具夯杵 新建的晓春楼,建筑面积2458平方米,分三层,体量巨大。虽是集体工程,修建起来工期也很长,三年才完工。而之所以修那么久,不是因为营造的人少,而是因为土楼的建造技艺很有讲究。 张民泰说,建土楼,只能在旱季施工,天时很重要。因此,大型多层土楼一般只能一年夯一层,每夯完一层架上木料。一遇雨天,还要暂时停工,遮护好墙体,以免墙体被雨水侵蚀。旱季一过,又要重新把墙体盖起来,待次年秋冬续建,使墙体干燥结实,达到坚固耐用的目的。 百闻不如一见,张民泰给我们示范起了夯墙技艺。由于久不筑造新楼,墙模渐渐没了用武之地,张民泰把他们收藏在晓春楼对面的一个储物间里。 重新组装好墙模,张民泰拿起夯杵,站上墙模,一板一眼地亲身示范夯墙动作。“墙模必须水平垂直放,夯杵也要垂直上下。角度一歪,就会扰乱已经夯好的墙面”。张民泰一边展示,一边强调着夯墙的要点。 尽管墙模内,实际上并没有厚实的“五花土”,但张民泰依旧十分卖力,挥动夯杵的力道似乎不减当年。夯杵上下提动间,时间仿佛又回到了40多年前,修建晓春楼的那个时候。只是当初的青年,转瞬变成了现在的古稀老人。 “夯完墙,开模后,必须为墙体表面不平、凸出的地方进行修补,这时候它就派上用场了”。刚从墙模上下来,张民泰又拿起船桨状的扁平墙拍,用力向门口的阶面拍去。 1970年,晓春楼建好后,张民泰到了曲江小学教书。1987年开始,由于懂土楼营造技艺,他被调到南靖三中教劳技课。 此后,一直到10年前,才从学校退休。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4-04-16 ]传承非遗提线木偶戏 南靖魏敢相父女的丝线生涯
- [ 2014-04-15 ]漳州非遗系列报道之一:独脚鹤拳硕果仅存漳州
- [ 2014-04-15 ]探秘漳州非遗系列报道之一:独脚鹤拳硕果仅存漳州
- [ 2014-04-12 ]福州市第四批非遗名录开始推荐申报 截至5月20日
- [ 2014-03-26 ]东山“非遗”传唱谷文昌精神
- [ 2014-03-13 ]非遗艺术漳浦剪纸走进闽南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