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龙安一家人正在位于香港路84号店里做笊篱
涮面用的铜线笊篱与不锈钢笊篱
东南网漳州6月30日讯(本网记者 陈志远 通讯员 郑德鸿 文/图) 笊篱(zhào lí),漳州本地人习惯上叫饭篱,是用于把水里的食品捞出,达到被捞的食品与油、汤及其它液体分离的目的,是烹饪过程中涮烫及一些食品加工中不可少的工具。
在铁线没出现前,笊篱一般用竹篾或柳条编成蛛网状,网眼视所捞食品大小而编。自铁线、铜线、不锈钢线出现后,利用金属的柔韧性,交叉编成六角形网眼的笊篱及一些需要滤出液体的装盛物。金属笊篱耐用且易清洗,导致竹篾或柳条编的笊篱慢慢被淘汰。
随着时代的进展,机械加工的笊篱出现,款式新颖多样,更受人们的青睐,手工编的金属笊篱也慢慢被挤出市场。现在,只剩一些特殊规格或特定用途的笊篱仍需手工编,市场占有份额已退到最后的小角落。
芗城区香港路84号的一家小店里,65岁的苏龙安与妻子郑秀玉仍坚守着手工制作铁线笊篱这老行当。据苏龙安介绍,之所以与这个行当结缘主要源于母亲林秀宝。
“当时母亲因家里人多收入少,能编铁线笊篱的人较少,遂萌生编金属笊篱赚点钱,以补家用。1955年,母亲从杏林买来三把铁线编的笊篱,一个眼一个眼拆开研究,终于弄清笊篱的编法,便试着编,竟然成功。”
母亲林秀宝开始时给卖笊篱的店加工,后来自己在香港路12号自家门口摆起摊来,自编自卖。1965年,随着生意做得越来越好,便开起店来。苏龙安兄弟姐妹7人,自幼便学会编铁线笊篱。苏龙安小时候每天要编2个筷子笼,即使出去玩,也得带去边玩边编。
编了几十年的苏龙安如今只能做些装竹柄或弯线框的活
不锈钢五香架与笊篱
编金属笊篱看似轻松,但因编时颈部处于固定姿式,时间久了,会造成颈椎劳损,视力疲劳。编了几十年的苏龙安,如今患上了颈椎病,视力下降,已经难以再编笊篱,主要的活都是由妻子编,他只能做些装竹柄或弯线框的活。
“手工笊篱虽然比机械加工的笊篱较耐用,但编制耗时耗力,价格相对机械加工的笊篱高且不美观。为求生存,只得降低利润。现在编一天的笊篱,也赚不到二三十元。”据介绍,因为利润太低,苏龙安的子女虽然都会编,但却不做,也没有人想要学这门技艺。
现在手工编的笊篱仍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因少人做,产品一直供不应求。有时定货多了,做不过来,苏龙安的兄弟姐妹便帮着做,以满足顾客需要。除了大大小小的笊篱,他也编一些用于滤下油炸食品余油的油条筐、五香筐及烫碗筐、笼架等。
手工编笊篱不赚什么钱,为何仍坚持做?苏龙安说,店里也卖些机械加工的笊篱,搭配着勉强还可以赚够房租与饭钱。妻子没有退休金,看店时闲也是闲着,能赚一点算一点。至于能做到什么时候,根本是个未知数。只是,哪天不再做了,这手工编的笊篱也就难买了。所以,现在有些人来买,会多买一两把回去收着,以防今后买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