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美院教授杨阳和母亲认真欣赏漳州木偶雕刻展品
1月13日下午,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偶人世界——徐竹初木偶雕刻作品捐赠展”在京开幕,共展出漳籍木偶雕刻艺术家徐竹初捐赠的木偶作品400余件。其中既有经典戏曲人物,也涵盖神佛仙道及生、旦、净、丑各行,更首次现场展出了凌波仙子、开漳圣王陈元光、黄道周等极富漳州地方特色的作品,受到首都市民、专家及爱好者的欢迎和喜爱。北京市、福建省有关部门领导出席活动,漳州市委市政府组织代表团赴京参加开幕式并致辞。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主办,以“偶人世界”为题,由“妙肖百态”“精巧入神”“世家风华”三大部分组成。 “妙肖百态”展区通过展示最具漳州代表性的布袋木偶、提线木偶、铁枝木偶等雕刻作品,反映出漳州戏曲表演艺术的鲜活魅力和木偶雕刻艺术的深厚底蕴;“精巧入神”展区汇聚了《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多个系列木偶雕刻作品,场面宏大、极富巧思与趣味;“世家风华”展区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徐竹初及其家人塑造出的栩栩如生的木偶雕刻精品,展示出木偶世家百年来的发展脉络,寄寓浓郁的乡情,展示出勇于创新和进取的艺术品质。
活动当天还举行了艺术研讨会,数十位国内艺术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和传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据悉,本次捐赠展的展期将从1月13日持续到2月28日,近50天的展期可以让众多首都市民在春节期间一睹漳州木偶雕刻艺术的卓越风采。
相关链接
早在1992年,中国美术馆就曾收藏过徐竹初创作的36件木偶雕刻作品,并为其举办了“徐竹初木偶雕刻艺术展”,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反响。
2014年至2015年,徐竹初两次共向中国美术馆捐赠木偶作品400余件,其中部分展品漂洋过海进行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
2015年,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设立的“20世纪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专项计划”名单中,漳州徐竹初木偶作品捐赠收藏项目被纳入,成为全国16个项目中福建唯一入选的项目。(记者 蔡柳楠)
【相关新闻】
神刻偶人 情雕人生
——“偶人世界——徐竹初木偶雕刻作品捐赠展”见闻

凌波仙子木偶雕刻作品
灯光暗了下来,聚光灯一一打亮。在中国美术馆五层的千余平方米展厅中,400多件木偶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引领观众进入了一个神奇瑰丽的偶人世界。无论是举止闲雅的小生,姿质浓粹的正旦,还是令人捧腹的杂丑,方寸之中尽显万千意象。
从“妙肖百态”到“精巧入神”再到“世家风华”,沿着展区一路走来,徐竹初用“神之手”刻下了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人物形象,也在每个参观者的心里深深刻下了传统民间艺术的烙印。

孩子认真地注视着木偶雕刻展品
“妈妈快看!孙悟空好像要跳出来啦!”稚嫩的童音响起,年仅6岁的于孟哲睁大眼睛紧紧盯着展柜中的西游师徒木偶,小手在玻璃上沿着木偶的造型动作一点点移动着,描绘着,脸上满是开心。他的母亲孟雅兰告诉记者,这是小孟哲第一次接触到木偶雕刻,那些栩栩如生的动画人物深深吸引着他,在每个展柜前都要停留许久,细细“品味”一番才肯罢休。“我想,他是真的爱上这些木偶了,一路上说了好多遍我也要学刻小猴呢!”孟雅兰笑着说。
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杨阳教授推着母亲的轮椅,在每个展品前缓缓走过,时不时低声交流着。“母亲对这些传统民间艺术非常的喜爱,得知有漳州木偶雕刻艺术展览特意让我带她过来参观。而我年少时看到过的人生中第一件木偶雕刻形象,正是出自徐竹初老先生之手。如今有机会再次看到这些作品,心里只觉得非常亲切和温暖。”杨阳由衷说道。
在展厅中央,徐竹初家传的清代布袋木偶戏台展品旁,众多观众纷纷掏出手机拍照,“咔嚓”声不绝于耳。古典楼阁式样的金漆木雕戏台显得富丽堂皇、格外夺目,但是比它更夺目的,是此刻正站立在戏台旁摆弄着木偶头的徐竹初老先生。年近八旬的他精神矍烁,一边兴致盎然地向围在身边的人们介绍着木偶打胚、定型、修光、裱纸等数十道工序,一边灵巧地按动手上木偶头的机关,让木偶眼睛左顾右盼、下巴上下开合,格外有趣。

陈政、陈元光木偶雕刻作品
“漳州木偶是中原文化与闽粤文化融合孕育产生的民间艺术珍宝,凝结了多少代雕刻师傅的智慧和心血。我看着它们,它们笑我跟着笑,有时它们愁眉苦脸,我好像雕刻起来心情上也有了忧愁。我的人、我的心情跟木偶是融合在一起的。我很希望这份感情能够传达出去,更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喜爱上这项传统技艺,并将它传承下去。”徐竹初动情地说。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对徐竹初先生的无私捐赠表示深深地感谢:“走过一个甲子的艺术苦旅,徐竹初依旧刀锋劲健,游刃有余。一个个偶人在他不辍的劳作中诞生。今天,他带着创作的400余件木刻偶人和自清代中期以来的家传木偶遗珍捐赠给中国美术馆,这种对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对艺术的至诚之爱以及奉献精神令我们由衷钦佩!”
在偌大的展厅中还专门设置了互动戏台,观众可以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木偶表演的趣味。戏台上,人们手持木偶舞动得乐不思蜀,戏台下,传统木偶雕刻艺术发展的百年画卷正徐徐展开。(闽南日报记者 蔡柳楠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