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探索“生态+”模式:让百姓看得见风景、摸得着幸福
zz.fjsen.com 2017-10-15 11:54:23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城中有林、城中有花、城中有湖”从规划图纸变成了鲜活的生活图景 “生态+”带来了什么?檀云坤介绍说,将“五湖四海”作为“生态+”的先行示范工程加快推进,打造“闽南水乡”城市自然山水格局,均衡了漳州中心城区生态空间布局,促进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实现“城中有林、城中有花、城中有湖”,让百姓看得见风景、摸得到幸福、载得动梦想。 何谓“五湖四海”?在这个福建最大的冲积平原走了一趟之后,答案清晰了——“五湖”原来是碧湖、西湖、西院湖、九十九湾湖、南湖。 那么“四海”呢? 看了“湖”,再去看看“海”吧。漳州的“四海”——荔枝海、香蕉海、水仙花海、四季花海美名远扬。 在漳州市龙文区的人民广场四季花海,菊花、美人蕉、三角梅等争奇斗妍,白色、粉色、红色的花朵簇拥在一起,汇成一片花的海洋,引来成群的蜂蝶嬉戏。花海中,彩色风车缓缓转动,流光溢彩,增添了动感美。 市民公园广场花海烂漫醉游。游斐渊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广场杂草丛生。纳入“五湖四海”建设项目之后,这个广场华丽转身变为四季花海。通过乔、灌、草合理搭配,因地制宜种植好看、好种、好管、会开花的片林,形成四季有花、层次分明的绿色生态空间,使周边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价值大幅提升。 近年来,漳州着力将“生态+”具体化、项目化,在“五湖四海”的建设中,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以漳州“母亲河”九龙江为轴线,南北拓展、东西延伸,以漳州天然形成的水系和特色瓜果花卉等元素为基底,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提升和外延融合,均衡中心城区生态空间布局,使绿色生活成为最普惠的福利。 “有形的风景在眼前流动,无形的风景在心中流淌。”有的市民说,有形的风景是“生态美”,无形的风景是“幸福感”。“五湖四海”项目建成后“一城花海半城湖”,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生态建设目标将尽快实现。 在“五湖四海”的示范带动下,一批让人期待的延伸工程也在加速推进。9月18日,九龙江畔“百花齐放、百树成荫”绿化工程树木认植活动启动,广大漳州市民纷纷通过网络、热线等多种方式参与认植,努力实现“大家种树、一起乘凉”;9月13日,圆山林下生态园项目启动,将加快建设集休闲养生、文化创意、科普教育、娱乐健身等功能为一体,面向群众开放、全民共享的生态空间、服务空间,“让森林走近城市,让市民走进森林”。 如今的漳州,绿道纵横,湖光山色,草木葱茏,鸟语花香,规划图纸上的美丽景色渐渐变成了鲜活的生活图景。 “生态+”模式出效益,让守护青山绿水的人有发展的机会 秋风飒爽,绿涛翻滚。站在漳州凤凰山顶,举目望去,万亩荔枝林形成波澜壮阔的绿色海洋,令人震撼。荔枝海已入选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行走在红色“绿道”上,沿途尽是天然氧吧、美景连绵。 在荔枝海内,有一片200亩的铁皮石斛实验示范基地。记者走近一看,数百株枝繁叶茂的老荔枝树上,栽植着生机勃发的铁皮石斛。 三年前,原是一名资深花农的陈振龙,嗅到了荔枝海蕴藏的林下商机,“荔枝树冠大、青苔多,林中环境阴凉潮湿,很适合铁皮石斛的生长。”于是,一场林下经济的探索由此开启,陈振龙带领当地10名村民,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种植仿野生铁皮石斛。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