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区银塘办事处:花坞里话振兴

zz.fjsen.com  2023-07-13 10:06:05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一个好项目,足以改变一个乡村。对于叶志华而言,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带来的改变是具体的。

叶志华是长泰区银塘办事处白石社区居民。7月10日6点40分,她如往常般为家人打点好早饭。之后,她来到唐宋花仙谷度假酒店餐饮部,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入职酒店前,她是一名全职的家庭主妇,自酒店开业后,叶志华就成了一名酒店的服务员,有了稳定的收入。

在常住人口仅有1086人的白石社区里,像叶志华一样,除了拥有土地租金外,还可以在绿水青山的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就有三百多人,人均年纯收入超32500元,而这个数字在稳步提升中。

截至目前,位于长泰区银塘办事处白石社区的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已投资4.5亿元,今年1至6月,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产业园预估农业产值300万元,旅游业产值200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高优苗木水果,预计产值3800万元。

成绩背后,是银塘办事处秉持“农业兴场,工业强场”的发展理念,强化招商引资,突出产业带动,从三产融合发展上找突破,积极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昔日荒村蜕变为今日福地。

断腕转型

养殖村蜕变释放“生态引力”

7月骄阳下,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花香、药香、果香,芬芳四溢。

产业园所在的白石社区地处长泰区中部,古农农场东部,距离城区11.6公里,场部12公里,土地总面积15621亩,是古农农场土地面积最大的社区,原来主要以鸡、鸭、蔬菜等低档种养和低档果林种植为主业。

“那时候的白石社区,就一个字——臭!”在白石社区党总支书记戴建德记忆中,村民大量养殖生猪、家禽,导致白石污水横流,臭气弥漫。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农场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困难、产业发展乏力。大量排放污染物,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低水平粗放式的发展道路显然是走不通的。

如何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改变迫在眉睫。

“决不能再走老路子!”戴建德明白,这句话的背后,是壮士断腕的决心。

先筑巢。2014年,借长泰持续加大九龙江流域环境整治力度之机,该社区整治、拆除“两违”建筑56栋6800多平方米、临时搭建物23处6200多平方米,削减生猪5700多头、畜禽2.4万羽,并退渔还湖保护生态湿地。

再引凤。银塘办事处强化招商引资,引进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产业带动龙头,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2017年11月,花坞里项目正式落地,发展花卉苗木及珍、稀、特果蔬等现代农业,将农业与旅游、科普、文创等融合起来,打造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平台和综合型度假区。

花坞里项目落地后,白石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动周边27户农户种植黄花风铃木、发财树、三角梅等绿化苗木,目前白石社区农工种植绿化苗木面积达2000多亩。如今,当地农工通过种植高优水果以及土地转让等方式,年收入大幅提高,真正实现把眼前绿景变广阔“钱”景。

多产融合

村企协作实现“双向奔赴”

本斯、翅硬、串珠……位于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石斛馆,是目前全国单体最大的石斛示范基地,88种来自不同国家的野生石斛在馆内恣意生长。

“好中选好,优中选优。” 石斛馆技术员舒文峰介绍道,鸟巢智能温室可为近百种野生石斛提供数字化浇灌系统和智慧农业系统,方便寻找出生存能力强或者药用价值高的石斛品种。

此外,石斛馆还兼具科普、旅游、科研和生产的功能,致力于建设集高科技化、特色化、景观化、创意化、互动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种植基地。作为园区内特色农业温室区之一,它仅仅是园区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

早在2014年,花坞里与白石村签下了140亩土地租约时,便为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孵化埋下了种子,也让白石社区看到了转型之路。

唐炳昆是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董事长,来长泰区投资兴业之前,他在厦门的园林景观行业已经崭露头角。

“依山傍水、交通便捷、民风淳朴、土地租金便宜,让我很快便瞅准了这块宝地。”多年前,为给公司寻找一处花卉苗木产品示范基地,唐炳昆与长泰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成了白石社区蜕变的见证者。

在村企合作的大力整治之下,白石社区的天蓝了,山绿了,水清了,路也越修越宽了,而唐炳昆事业也越来越好。

瞄准政府转型绿色发展的东风,2018年,唐炳昆在原有140亩承租地的基础上,再次承租507亩土地,投资3.5亿元人民币,打造出一个以现代农业为主导、研学、旅游、康养等多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内建设有农业观光种植园、花卉苗木栽培园、休闲景观园等功能园区以及鸟巢屋、度假酒店、奇趣谷等相关配套设施。

村企协作之下实现双向奔赴。在花坞里产业园集聚人气的同时,白石社区创新“企业+农户”“平台+项目”模式,带动周边群众摒弃原先猪、鸡、鸭、蔬菜等低端种养,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入驻园区,帮助培训当地农户提高种植技术,如今,当地不少农户已投身树葡萄、黄金百香果、燕窝果等高优农业种植,并提供游客自助采摘。

更为可喜的是,白石社区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民的利益连接机制,培养家庭农场18家,农业合作社2家,农业公司6家,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通过土地流转,白石社区土地承包金从原来的每年每亩40元逐步提高到现在400元,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以上,完成“破壳消薄”,逐渐强基固本。

发展共享

向着国家级产业示范园目标前进

常有人将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定义为“世外桃源”。这一处眼中有花、窗外有景、园景相融的特色园区,如今正快速释放着其多产融合延展出的“生态引力”。

循着花坞里园区步道一路而上,沿途湖光山色,尽显生态之美。萌宠乐园、石斛馆等已经成为园区新地标,树屋酒店、水上乐园、天幕网红区、帐篷露营区环湖而立,观光小火车、水下浮潜博物馆、主题营地、科幻森林、创意喷泉广场等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现代农业+”的内涵还在不断拓展。2021年,唐炳昆在园区原有基础上,扩增承租土地,拟将1200亩土地用于中草药种植与科普,打造中药养生、研学基地,丰富“现代农业+康养”内涵。未来,公司将对全国2000多种中草药品种进行种植和研究,从中挑选出易种植、产量高、经济价值高的品种推广给农户,企业再承诺包量包购,借此增加本地群众收入,实现互惠共赢。

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是银塘“现代农业+”多产融合发展的示范,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推动了乡村振兴。银塘办事处党委书记杨碧成说,公司现已与闽南师范大学、台湾云林古坑农业合作社及智慧农业大学签约,专门成立“农业智造厂”。下阶段,他们将联合打造白石-花坞里研学基地,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的研学基地综合大楼,配套党群活动、红色研学、拓展培训、住宿餐饮等功能,同时联袂高校,产学研一体推进,实现资源共享、环境共享、管理共享、成果共享。

特色、创新、融合,朝着国家级产业园示范性样板的目标,花坞里正阔步向前。

⊙闽南日报记者 邓文忠 洪乐敏 许文彬 通讯员 林彬 谢小婷

  • 责任编辑:林永清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