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漳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十镇百村”工作综述

zz.fjsen.com  2023-09-25 10:05:36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今年来,漳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宝贵经验,认真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紧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以实施乡村振兴“十镇百村”行动为抓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具有漳州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

高位部署推进。漳州市委高度重视,坚持全局视野、系统思维谋划,市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乡村振兴工作,将“十镇百村”工作作为乡村振兴“一季一主题”现场推进活动的重要内容。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建立“十镇百村”挂钩联系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群策群力、齐抓共管。

比学赶超奋进。今年1月底,“十镇百村”行动的冲锋号角吹响,各地闻令而动,擂鼓出战。13个乡村振兴重点乡镇、132个重点村先行竞速,比学赶超、互学互鉴,争优争先争效,干事创业热情持续激发。针对重点乡镇、重点村和市直单位,“量身”制定重点工作清单,以问题为导向,实行清单管理、对表推进、按季跟踪,确保精准施策、落细落实。

点上全力打造,面上整体推进,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乡村全面振兴。数据是最有力的注脚。今年上半年,漳州市农业农村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持续向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5.09亿元,增长4.3%,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33元,增长7.3%,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锚定发力点 撬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发展,产业是重中之重。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盼头。

种业振兴促发展。优新品种是保障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去年,漳州市就围绕种业振兴战略进行谋篇布局,打响了种业硬“核”强“芯”战。接“种”发力,今年来,共新增农业优新品种基地116个,新增产值10亿元。漳浦县通过高阶换种、品种改良等方式,引导农户种植晚熟荔枝,突破荔枝产业发展瓶颈。该县大洋家庭农场引进无核荔枝、观音绿、仙进奉等中晚熟果种,错时上市,让荔枝“身价”倍增。其中,“观音绿”一斤能卖上百元。

产业提质促发展。深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国字号”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已创建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和、漳浦)和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个省级产业强镇,9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和超亿元村。诏安县太平镇(青梅)、南靖县书洋镇(茶叶)、龙海区东园镇(蔬菜)、长泰区岩溪镇(鸡产业)跻身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行列。

新农人“大培训”促发展。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基础。去年,漳州市大力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全市累计开展涉农培训超6.4万人次,开展培训668场次,培训总人数远超过去五年的总和。乘势而上,培训对象再拓展,培训内容再丰富,培训实效再提升,让更多“新农人”成为“兴农人”。截至8月底,全市累计开展涉农培训650期,培训人数超3.97万人次。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正逐梦龙江大地。

市场运作促发展。市场需要什么,就卖什么;卖什么,就生产什么;种什么、养什么,就加工什么。高新区郑店村菇农自发成立食用菌产业协会,并编制《食用菌栽培技术标准》,按市场要求工厂化标准化规范生产。目前,该村工厂化标准种植已成为漳州市食用菌产业的主力。

延链补链促发展。找准种植、养殖、加工各环节衔接点,积极发展果蔬种植、林下经济等,并围绕“吃干榨净”,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补上产业链断点,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平和县蕉路村探索“稻田蛙立体循环生态种养”,利用稻田养蛙、蛙除虫、蛙粪又可肥田的稻蛙共生立体循环养殖模式,一年亩产值达4万多元,既让农民端稳饭碗,又能让有限的耕地产生更多效益。漳浦县石榴镇正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石榴填鸭种养加一体化示范园区),以粪肥就地就近还田还果还林利用为重点,推动全镇乃至全县养殖“进区入园”,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延伸发展下游屠宰、加工、预制菜等产业链条,既解决养殖面源污染问题,又促进产业效益提升。

抓住切入点 助推乡村建设宜居宜业

山区、平原、沿海、岛屿,十镇百村,各有差异。乡村建设千头万绪,要从哪入手?

答案在于: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抓住规划这个龙头,抓好“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乡村布局更合理、发展更有序。全市已累计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并批复1047个,完成入库1032个;各县(区)、开发区(投资区)编制任务已全部完成。其中,16个村庄规划入选福建省村庄规划典型案例。

日新月异的城,依然故我的乡,如何打通?

不把“乡”变“城”,而是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培育乡村之美,守住乡土味道,让乡村更像乡村。

思路一变天地宽。关注“点与面”,“一域”与“全局”相结合,漳州市将宜居乡村建设分为初、中、高三个版本,分类分层次、渐进式推进,提升“颜值气质”:

——初级版:“清沟、扫地、摆整齐”,贯穿于乡村建设全过程。下好“绣花”功夫,一体推进乡村规划、古厝保护、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等,让村庄干净起来、整洁起来、靓丽起来。

——中级版:“拆旧、拓新、整漂亮”,做到“污水成网、有效运行,垃圾分类、减量利用,规范建房、小区示范,更新改造、风貌提升,规整漂亮、生态宜居”。如,龙海区卓港村坚持源头治理、修旧如旧,先后修葺古渡口、古圩场、古街骑楼等,重现东泗山水、古街商贸、乡土民情等海丝文化历史风貌,让乡村又见炊烟。

——高级版:“穿衣、戴帽、扮靓丽”,打造独具本地特色的村庄人居、人文环境。如,云霄县创新实行一套垃圾清扫转运管护机制,打一场村庄清洁整治持久战,推行一套分级分类全域整治模式等“八个一”工作机制,闯出了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云霄实践”。

一子落,满盘活。“优生”探路、整体推进、迭代升级,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深刻重塑。在“抓当下”与“抓长远”的选择中,乡村建设亦实现了“破题”。

突出问题导向。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着手,针对“脏、乱、散、差”等状况,统筹推进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立城乡一体的风貌管控体制机制。

突出民生导向。紧扣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的急难愁盼,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农村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等,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突出效益导向。在谋划推进项目中,秉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理念,产业类项目注重经济效益、讲究回报,兼顾切实利好与发展需要,引入多元化业态,推动资金及人才回流、效益回收。民生类项目注重实事求是,追求效益最大化。

找准着力点 激发乡村治理善治善成

乡村治,则百姓安。乡村治理既是系统工程,也是检验初心使命、锤炼干部作风的民心工程。漳州市以基层党建、积分制、“乡贤+”等为抓手,把“必修课”做好、把“选修课”做精,握紧了乡村善治的“金钥匙”。

实施“十镇百村”靠什么?

在诏安县西梧村,村两委坚持“党组织要引领,村民要知道、要参与、要作主、要监督、要满意”的“六要”群众工作法,建立健全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议事协商载体,推进“三治”融合;华安县坪水村将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致富能手党员培养成村组干部,构建“1名党员+1个产业+N名群众”创业格局,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0万元,带动120人次就业,村财年增收12万元。东山县港西村创设“村企联姻、圆梦同心”党建品牌,成功打造中驰山庄景区……

实践证明,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基层党组织,工作搞得好的村庄,都有一个战斗力较强的班子。作风实了,本领硬了,办法多了,向心力自然强。

乡村治理主体是村民。然而,如何提高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积极性?

“妙”用积分,“小积分”巧当“大账本”。推行运用“积分制”,将积分与志愿服务、村级事务、村民利益等相关联,推动乡村治理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标杆可比,引导村民从“台下看戏”变“上台唱戏”,变“村里事”成“家里事”。全市已累计在711个村推广积分制。

各地还结合实际,创新积分制管理。龙文区口社村推行“五和联创”积分制,每户设立积分账簿,对正能量行为加分,对不良行为扣分,积分排名靠前的家庭,优先考虑“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评优评先;长泰区高濑村聚焦“乐居创美、乐民为善、乐业致富、乐治向公、乐法律己”五个维度,细化积分指标,设“红榜”点赞、“黑榜”亮丑。

引“凤”归巢,聚“贤能”激“动能”。漳州市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启动汇聚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建立健全乡贤底数摸排、乡贤组织网络、乡贤管理工作机制,引导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企业家入乡。截至8月底,全市共摸排乡贤超3万人次、成立乡贤促进会703个(镇级17个、村级686个)。各地乡贤化身乡村治理“参谋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招商引资“联络员”,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乡风文明有温度,乡村治理增亮度。借助村规民约,因地因时制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厚植文明乡风、家风、民风。古雷高山村深化移风易俗,把庙会“宴请钱”“香火钱”转变为捐助乡村振兴的“项目钱”。该村党建主题公园项目总投资360万元,其中群众自发筹资280多万元。原来垃圾遍布的池塘,已蜕变成集党建教育、文化传承、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农民公园。(记者 吴静芳 通讯员 黄斌)

  • 责任编辑:沈文栋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