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七旬老翁千里“走单骑”
zz.fjsen.com 2024-09-09 08:45:17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萨马兰奇曾说,在连接人、运动、大自然这3个重要的地球生活符号中,自行车运动无疑是一条最美的曲线。 一辆自行车、三件换洗衣物,几样修车工具……从55岁开始骑行,漳州骑友戴和平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最近,75岁的戴和平又做了件年轻人都不敢轻易尝试的事。 6月27日,戴和平再次上演老年版千里“走单骑”,不过,他的行程可有6000公里。从福建周宁出发,途经浙江、安徽、河南、河北、山西、陕西。9月1日,历时66天,戴和平独自骑行七省归来。 游大好河山,品多彩文化。春暖花开时,看杨柳依依;风吹麦浪时,闻稻花飘香。二十年来,戴和平一直在路上。 “单车三坏”+暴雨阻碍 原定十二省骑行计划无奈作罢 9月1日晚,漳州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以下简称“市自协”)在漳州火车站拉出“迎接漳州市自协骑友(队员)戴和平独自单骑七省平安顺利归来!”的横幅,为戴和平接风洗尘。 为何会在火车站接风,戴和平表示:“有点遗憾!” 福建周宁→安徽黄山→安徽合肥→河南商丘→河南新乡→山西长治→山西五台山→山西阳泉→山西忻州→河北石家庄→山西太原→山西大同→山西吕梁→陕西榆林→山西临汾→山西河津→陕西西安,这是戴和平本次骑行之旅的路线,但早在去年,按照戴和平的规划,结束陕西之行后,他将从重庆、云南、广东一带返回,途经十二省,预计十月回漳。 6月27日,跟随市自协到宁德市周宁县参加完活动的戴和平骑车出发。7月4日,戴和平在当地人的介绍下,慕名来到棠樾牌坊群,倾听百年徽商的历史勋音;7月20日,戴和平来到平遥古城,在青砖高墙、城垣连绵古城墙下穿过悠悠岁月;7月26日,戴和平来到先秦九塞之一的固关长城,领略“小八达岭之风韵”,一览昔日雄关古道的风采……一路骑行,赏一路美景,人在途中,戴和平独享宁静,乐此不疲。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戴和平的此次骑行之旅,遭遇了“单车三坏”和暴雨阻碍。 “我有带修车工具,一般的毛病都自己修,可这三次损坏,我也力不能及。”提起爱车的三次“疑难杂症”,戴和平直摇头,“第一次是前叉坏了,现在的主流款式是弹簧的,我这是打气的,只能等自行车店跟厂家调货来换。刚修好没几天,中轴又坏了,我的车中轴是中空的,已经快被淘汰了,又只能等厂家寄配件来换。” 在等待爱车“康复”的几天时间里,戴和平一样闲不住,他会向自行车店要上一辆车,在方圆30公里的范围内骑行游玩。“30公里随便骑一下就到了,要不是店里给的车比较差,我还能骑到更远的地方。”戴和平笑得无奈又得意。 8月20日左右,戴和平按计划骑行来到陕西,不料却遇到了暴雨天气。“我很想去延安的,但是大家都说不要去了,怕出现山体滑坡,有危险。”由于连日的暴雨,戴和平心心念念的延安波浪谷、雨岔大峡谷等著名景点之行只能作罢。 折向西安后,没想到,爱车又出了故障。“这次飞轮坏了,又修了五六天。”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看着下不停的雨和“病恹恹”的车,戴和平心想:“不知道还要坏几次,这可怎么骑,骑友们也说再骑怕危险,事不过三,还是回家吧!” 就这样,戴和平订好车票,扛着自行车上了动车,打道回府。 车是“菜鸟” 人是“飞鸟” 为当“独行侠”提前数月“请假” “经常有人问我,这样的年龄还出远门,家人和孩子不干涉吗?但我想,选择什么样的老年生活是我们的自由,爱好是我们自己的。”戴和平说。 为了此次独行之旅,戴和平2月起就开始和家人“请假”。“我已经这个年纪了,还有没有下一次骑行就不知道了,趁我还骑得动,不想后悔。”本来家人是不同意的,在戴和平的软磨硬泡下,才批准了他在九月份后骑行,理由是那时孩子开学了。 “孩子是开学了,但九月后北方天气已经开始冷了。”戴和平告诉记者,他把骑行时间定在六月底,是经过综合考量的。“去年我骑了福建、江西、湖南、河南、山西五个省,七月份出发,平均气温36℃,今年六月走北方还不算热,平均气温在32℃,体验感很好,没怎么流汗。” 至于制定骑行的路线和景点,戴和平虽已年过七旬,却是个玩转智能手机的“潮人”。“我平时刷手机时看到感兴趣的景点,或是听别人介绍哪里好玩,我就会用导航软件标注下来,骑行路上的吃喝玩乐和订旅馆,我都用App搞定。”戴和平说,人虽老,心不能老,老年人也要跟上科技潮流,才不会被淘汰。 而陪着戴和平走南闯北的爱车,其实已经是个老古董。从开始骑行到现在,戴和平只用过三辆车,第一辆“凤凰”自行车被偷,第二辆“飞鸽”自行车,刚骑了一个月又被偷。后来在骑友的介绍下,戴和平买了辆4000元的“喜德盛”自行车,铝合金车身,耐撞耐用,十几年来,这辆车只换修部件,框架不变。 在人均“万元车”,甚至江滨路上已有骑友的自行车价格高达10万元的今天,骑友们对戴和平的评价是:“车是‘菜鸟’,人是‘飞鸟’。”采访时,戴和平刚骑行回来没几天,全身晒得黝黑。一旁熟悉他的朋友说,他的身体和筋骨很让人羡慕:“这耐力,这肌肉,根本不像75岁的人,年轻人都未必能比得了。”面对称赞,爽朗的戴和平也是“毫不客气”地点头表示同意。 在谈及流行组团骑行的今天,为何要当“独行侠”时,戴和平的“年龄自信”又变成了无奈。“我都这么大年纪了,我的同龄人不是体力跟不上,就是家里不‘批假’,上哪儿找伴去呀。”戴和平讪讪道。 远行不“莽”行 动脑才能行 仍有骑行计划希望“获批” 55岁时,戴和平结交了几位骑友,随后便与他们一同骑车四处游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对他而言,每次骑行之旅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沿途的美景是他的一大收获,更重要的是,他在骑行中结识了许多“同道中人”。每到一处,他都能遇到热爱骑行的人,他们会停下脚步交流心得,互相鼓励。 戴和平发现,很多骑友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负重前行”,他在路上碰到的骑友,每个人都带着一百多斤的行李。而不同于其他人,戴和平总是轻装上阵:“我只带最实用的物品,就四五十斤,有很多东西城里就能买到,比如气炉。他们说不好买,我告诉他们去户外运动用品店就能买到。” 还有骑友问戴和平,那衣服怎么办,冷了总不能不穿衣服吧。戴和平又传授了他的小妙招——用塑料袋。他准备两个装面粉的大塑料袋,风大时就躲在塑料袋后面,这样就不会被风吹到。在山西忻州的万年冰洞,戴和平甚至把塑料袋套在衣服里面,他说这样一点也不冷。 戴和平怎么会有这么多“招数”呢?“我本身就比较机灵,观察能力强,学东西也快。”他介绍,远行并不是盲目行动,做事情前要动脑筋,做事情时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 戴和平小时候,父亲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他把自行车拆得七零八落尝试组装,发现装不回去后,就用麻袋装着拿到自行车店去修。修好回家后,他又把车拆了一遍,发现还是装不回去,于是又拿到另一家店里去修。花了两次修车钱后,第三次,戴和平终于组装成功了。长大后,戴和平入伍成了一名军人,当时部队规定新兵一年后才能单独上岗,而他四个月就上了岗。退伍后,他成为漳州酒厂的一名工人。“以前酒厂的老师傅就说我‘鬼头鬼脑’,做事情不能让我看到,因为‘看到就被偷师了’。”戴和平得意地告诉记者。 早上五点出发骑车到角美,八点就到家,还能顺路买个菜;早上骑车到灵通岩,晚上回家吃饭;就连骑行到龙岩,也是“朝发夕回”……二十年来,一个人,一辆车,每天就这样不紧不慢地前行着,骑行早已融入戴和平的生活日常。不论短途还是长途,沿线的美景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都为他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戴和平表示,与其说是一路骑行,不如说是一路收获,等他老了再也骑不动的时候,可以回忆自己用车轮记录的生命岁月,这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生活的乐趣永远在路上。”戴和平向记者透露,虽然今年的骑行机会争取不易,但他明年还想继续骑行,希望可以“获批”。(闽南日报记者 肖颖婧)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