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县澳角村:三任村书记 接力做好“海”的文章

zz.fjsen.com  2024-10-22 08:43:00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向海而生,因海而兴。东山澳角,乡村振兴“中国版图”里的东南一角。

这一角,吸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当时就觉得这个村子很有发展前途,现在发展得更好了。”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澳角村考察时回忆起当年,“我在福建工作的时候,就感到我们的海岛都很有发展前途,当时提出要念‘山海经’,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当时”是23年前。2001年7月15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澳角村,在村民郭汉栋三层楼的新居里,召开了一场特殊的座谈会。习近平同志向大家描绘起新的小康蓝图:“以后农村的政策会一年比一年好。”

23年过去了,又一幅新的画卷展现在眼前。海岸风光秀美,海面千帆竞发,碧海银滩成了金山银山。

一个偏远的渔村,如何蜕变为“海上明珠”?答案就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中——“村级党组织要发挥火车头作用,带领乡亲们做好‘海’的文章。”

“火车头”“海文章”,这是渔村巨变的密码,更是通向未来的指引。

发扬“海的气质”:

一任任唱响爱拼会赢

澳角村的今天,是一个个昨天的累加。

林亚民是改革开放后澳角村的第一任村书记。对他而言,23年前的那一幕,似乎就发生在昨天——

座谈会上,林亚民向习近平同志描绘澳角之变:“以往报纸订不起、电话费交不起、煤油灯点不起,如今看海面满港新船、看地面满村新房、看山面郁郁葱葱、看人面喜气洋洋。”听完汇报,全场笑了起来,习近平同志也很高兴。

从“三不起”蜕变为“四看”,渔港起了决定性作用。

20世纪90年代之前,澳角人也曾“望洋兴叹”——没有大渔港,大船靠不了岸、渔获保不了鲜、出海跑不了远,渔民们只能靠“讨小海”生活。看着邻县“闽龙渔”“闽云渔”的船只从家门口驶过,林亚民暗下决心:“输人不输阵,砸锅卖铁也要建渔港。”

钱从哪里来?林亚民和县里、镇里的干部多方奔走,终于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尽管缺口还不小,但我们咬牙也要干。”林亚民根据船只的排量大小,挨家挨户上门筹措建设资金。有些渔民犹豫了,担心渔港成了“半拉子工程”。他拍着胸脯承诺:“共产党员,说到做到!”有了老书记这句话,渔民们吃下了“定心丸”,一个国家二级渔港就这样顺利建成了。

此后的数十年时间里,渔民对渔港的需求还在不断提升。船大起来、多起来,渔港就显得小了。2008年,村党支部书记沈永金争取到上级政策,将渔港扩建为国家一级渔港;如今,在村党委书记林华忠的推动下,渔港即将晋升为国家中心渔港。

不只是渔港,为村民谋福祉的“接力赛”,在澳角已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干部干在前,乡亲日子甜。2003年,沈永金从林亚民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带领村民奋勇争先,澳角的“颜值”和“气质”有了很大提升:2004年获评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2005年以来连续六届获评全国文明村;2006年获评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9年,完成村主巷道的排污、排水、路面硬化以及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澳角取得的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林老书记打下的坚实基础。”沈永金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澳角村在林华忠的带领下,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2023年,澳角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5.5亿元,村集体收入达到17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万元。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澳角村考察时,对纷纷围拢过来的村民和渔民们说,这次来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很是欣慰、很有感慨。习近平总书记鼓励乡亲们,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林华忠说:“我们跑的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接力长跑,澳角的明天仍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持续打响乡村振兴的澳角品牌,不辜负总书记的期许。”

深挖“海的潜力”:

改革中迈向共同富裕

村史馆里,“渔船”静卧。

20世纪60年代的竹排、70年代的大桡船、80年代的代排船、90年代的木质拖网船、现在的大排量钢质船,在馆里一字排开的5艘渔船模型,无声讲述着澳角村一轮轮改革创新的故事。

澳角村耕地总量少、质量不高,但三面临海,海岸线长达10公里。“向大海要食物,向大海要效益,是澳角的必然选择。”林亚民十分清楚,海是澳角的最大优势。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澳角。林亚民在全村试行“大队置渔船、劳力自愿组合、入股出成本、上缴三金”的办法,采取2艚流刺作业。渔业体制的突破,激发了村民扬帆大海的动力,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村民生活日渐富裕。

进入21世纪,传统的木质渔船已无法跟上海洋捕捞的发展趋势。2006年,沈永金组织全村船长到龙海浯屿村参观学习钢质渔船发展经验,向金融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动员党员带头发展,澳角渔船实现了“木改钢”的飞跃。“钢质渔船马力足、载货量大、更抗风浪,出海捕捞的距离可以更远,捕获的海货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渔民许亚雪回忆说。不仅如此,沈永金还鼓励引导村民建设鲍鱼、对虾、海带、紫菜等养殖基地,把大海变成“蓝色粮仓”,改变渔业靠天吃饭的历史。

改革中,澳角也做过选择。近年来,由于近海水产养殖快速发展,养殖户数量和规模上涨,垃圾污水直排入海,海岸遭到破坏。如何统筹好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经过实地调研,综合群众意见,林华忠下定决心,开启一场生产方式的变革。海湾生态治理随即启动,村里划定了禁养区和可养区,用新型环保塑胶网箱、塑料浮球升级替代木质渔排、泡沫浮球等传统养殖设施,改善提升海洋生态环境,重建了海上生产秩序。

机遇,总会青睐先行者。电商行业的悄然兴起,让澳角村嗅到了新的商机。2016年以来,澳角村下大力气发展电商微商产业,打造电商一条街,拓宽线上销售渠道,让海鲜产品从海里直接“游”到顾客嘴里。“全村现有电商企业117家、产业人才532名,去年销售额达3.5亿元。”林华忠说,村里每季度召开一次电商企业主座谈会,服务带动越来越多渔民“触网当主播”。

如今,海洋捕捞、水产品养殖、海产品加工、电商微商、乡村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大多数村民过上了“村里有别墅、城里有套房、出门有小车、银行有存款”的美好生活。澳角“以海兴村、以海强村”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吹拂“海的新风”:

小渔村拥抱诗和远方

澳角的海,带来物质财富,也蕴藏着精神财富。在这里,乡村文化振兴正以诗歌的方式呈现。澳角文艺创作氛围浓厚,“澳角诗人”已出版个人诗集12册,形成特色鲜明的渔家文化,被誉为“中国诗歌村”。

“诗歌村”不是一天建成的,而是用了近50年的时间沉淀。三任村书记,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梦”。

20世纪80年代,澳角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林亚民擅长写作,是村里鲜有的“文化人”。“摆脱物质贫困的同时,也要避免精神贫困。”林亚民深知,想改变村庄的面貌,不仅要让村民“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文化之“种”随之播撒。林亚民牵头成立了村文学创作小组,并担任组长,组员大多是渔民。他们成为“第一代澳角诗人”,点燃了“星星渔火”。

“种子”虽小,力量却大。文学创作小组成立后,大家白天带笔上船、海上创作,晚上捕鱼归来、畅谈文学,创作热情高涨。2000年5月,澳角村成立了漳州市首个村级诗社“渔家诗社”,文化事业蒸蒸日上。

老书记解决了文化“有没有”的问题,沈永金则把目光聚焦到文化载体“多不多”之上,“必须增加文化产品供给,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体活动需求。”

新叶萌发,需要悉心呵护。渔民画家陈结定自费筹建的海峡艺术馆,曾因土地问题导致建设停滞。沈永金召集村“两委”多次开会协调,最终把这块地明确了下来。“放心干,这个项目是村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点项目,我们一定支持。”沈永金拍着陈结定的肩膀,郑重地说。

如何打造澳角文化名片,提升渔村文化知名度?在林华忠看来,诗歌不仅要写给自己看,还要呈现给更多人看。近年来,他带领村“两委”,出资出版《澳角诗集》,集合近200首诗歌;推动澳角小学成立“小海燕诗社”,鼓励“渔家诗社”成员担任校外辅导老师,培养新一代“澳角诗人”,让“澳角之诗”更加悠扬。

诗歌给村庄带来了什么?最显而易见的变化是,乡村正在“被看见”。如今,海峡艺术馆、海柳作品展览馆游人如织,王蒙、蔡其矫、舒婷等著名作家、诗人多次来到澳角采风、写生;村里每年举办诗会、诗歌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诗歌爱好者参加……

下海是渔夫,上岸成诗人,生活富足的澳角人拥抱着诗和远方。“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澳角人,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任接着一任干,用勤劳的双手,谱写“海”的诗篇,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闽南日报记者 苏奕斌 张俊毅 廖瑜婷)

  • 责任编辑:钟舒云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