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树洞妈妈”点盏盏心灯 护株株幼苗

zz.fjsen.com  2025-10-28 08:11:05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核心提示

去年,漳州市妇联启动“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困境儿童三年行动,在全市招募3785名“爱心妈妈”全覆盖结对帮扶4186名困境儿童,为孩子提供生活照料、学业辅导、关爱陪伴、家教指导、困难帮扶、权益保护等六类志愿服务。

困境儿童缺少爱与陪伴,许多孩子的问题隐蔽而复杂,对他们的关怀不仅需要温度,更呼唤专业。由此,漳州市“树洞妈妈”应运而生,她们主要来自芗城区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致力于心理陪护志愿服务。2024年以来,“树洞妈妈”已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超220场次,服务近1万人次。

专业守护

在漳州市芗城区红十字会博爱驿站,一间装点温馨的心理咨询室里,有一方铺满细沙的木箱,旁边的架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微缩模型玩具。在这方安静、安全的空间中,一个孩子正在“树洞妈妈”陪伴下,专注地在沙盘里摆放着各种玩具,没有指令,没有评判,只有自由的创造,渐渐地,孩子的内心世界在沙盘中悄然展现。“树洞妈妈”则会适时倾听孩子的烦恼,疏导孩子的情绪……

“这一过程叫作沙盘游戏疗法,它并非简单的游戏,而是在受保护的空间里,让潜意识借由沙与玩具,无声诉说、自主整合的深度疗愈旅程。”芗城区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会长、“树洞妈妈”郑迎春介绍,“沙盘作品是孩子内心状态的投射,也是打开紧闭心门的钥匙。”

据介绍,对于难以用语言清晰表达情绪、创伤或复杂内心体验的困境儿童,通过选择、摆放沙具,塑造沙形,使其潜意识中的冲突、愿望、情感得以外化,把无形的内心状态变得可见可触。

“一些遭遇不幸的孩子内心非常敏感,很难信任人,措辞要特别斟酌。”郑迎春说,“这时候往往需要借助特定的心理工具,如沙盘游戏、欧卡牌、绘画治疗等,通过各种方法让孩子放松,建立互动,取得信任。”

为了让心理陪护更有针对性,“树洞妈妈”还会提前与需要开展陪护的孩子家长进行沟通,精准制定陪护方案,并长期跟踪。

打开心窗

“贫瘠的土壤开不出娇嫩的花朵。”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树洞妈妈”杨慧卿看来,不仅要精心陪护,还要从改变养育环境入手。

“孩子从来不吃家里做的饭,因为点外卖的事就要跟我们动手。”两年前,一位母亲向杨慧卿求助。

原来,她家上四年级的长子李蓝(化名)暴躁易怒,在学校里频频惹事被孤立,在家中也常常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他们争吵打架,甚至导致爸爸的手掌骨折。

“他拒绝喝我给他的水,认为水里有毒。”与李蓝的初次接触中,杨慧卿敏锐地捕捉到异常,“他活在自我的世界和认知里,且难以纠正,需要及时到精神专科医院问诊。”经专业评估和诊断,确诊李蓝患有阿斯伯格症,伴有睡眠障碍、暴力倾向和妄想症。

“孩子只是病了,这些行为都不是他的主观恶意。”杨慧卿向李蓝的父母和班主任耐心地解释,“在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的同时,我们还要改善他的生活环境。”

在杨慧卿的劝说和指导下,李蓝的父母和班主任学会了和他的“相处之道”,热心的同学主动和他做朋友。如今,李蓝重新融入班集体,同时,在杨慧卿的陪伴和指导下,还开始尝试在家里与父母一起制作糕点。

播撒阳光

困境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重在筑牢预防线。

作为漳州市妇联家庭教育讲师团的一员,“树洞妈妈”张毅芳和志愿者们致力于在各类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中为更多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我们发现,很多孩子缺失幸福感,当他们遇到问题向大人求助时,换来的却是忽视或批评。直到出现明显的状况,家长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因此,不仅要鼓励孩子学会表达,更重要的是向家长科普家庭教育知识,为孩子提供更多心理支持。”张毅芳说。

2023年起,张毅芳担任漳州市中山公园市民园长,每周在公园开展家教国学公益课堂,由志愿者带领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家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

去年初,张毅芳观护一名陷入抑郁而休学的初一男生陈浩(化名)。经过半年多的悉心陪伴和心理治疗,去年9月,陈浩不仅顺利返校,还主动作为志愿者参与中山公园的家教国学公益课堂,为市民提供引导,并站上台领读国学经典。

“树洞妈妈”的行动和各类家庭教育公益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志愿者。“一个班,一群人,点亮一座城”,不仅是“树洞妈妈”的口号,更是温暖的现实。(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张子言)

  • 责任编辑:钟舒云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