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于市的独脚鹤拳武者
习武50年,非遗传承人林水河与洪跃坚带着振兴漳州独脚鹤拳的想法,要建更大的两岸四地交流平台
 舞狮。两代人的传承,林水河(右)、洪跃坚(左)、山亭(中)在舞狮
 展翅。洪跃坚的“白鹤独立”对镜成影
守望非遗
东南网4月18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朱加良 杨清竹 实习生 吴芳文/图) 他们,都年过半百,隐于市。
这边厢,放学时分,漳州市实验小学门口,银丝上头的林水河,站在接孩子的家长行列中。如今,每天上下午,接送读三年级的孙子,是他的生活“必修课”。
那边厢,每天上午9点,芗城区双庵路一家百货店门前,55岁的洪跃坚,要骑摩托车出门,去给老婆经营的百货店进货。
朴实的穿着,琐碎的生活,一下子很难将他们与另一身份——威风八面的“武林中人”对上号。
不过,正因为走近了他们,我们发现,原来,素衣之下,却包裹着这样的境遇:
这对师兄弟习武都上50年了。师兄林水河,67岁了,10多岁拜师学武,一度家境清贫,只能辍学当泥水工养活自己。而师弟洪跃坚,打小就在父亲影响下习武。出身于此,截然不同。
除了这些,他们还有一些“角色”:漳州市市级非遗项目——独脚鹤拳的传承人,以及漳州市武术协会白鹤拳分会的正、副会长。
师兄林水河
家穷一天只能吃两顿 还坚持习武
南拳北腿,这是中华武林古已有之的分野。
漳州捷元堂所承独脚鹤拳是白鹤拳的一支,由祖师方七娘在福建霞浦创立。
100多年前的清朝光绪年间,永春白鹤拳宗师张苍荣将这套拳法传到漳州,林水河、洪跃坚是第四代传人。
而历史上,闽南地区尚武精神风行,加上历次流寇造成的侵扰,村民往往自发结成团练、开设武馆。
到50多年前,林水河开始习武的时候,漳州习武风气还很盛,那时候“基本上村村有武馆”,他的习武之路就是从老家岳口老街的武馆开始的。
上初中后,出于对武学的热爱,林水河走出家门,到北桥捷元堂医武馆,向捷元堂第三代名师黄金镇学白鹤拳。
不过,因为家境困难,初二还没念完,林水河就辍学了。“最困难的时候,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林水河说,无奈之下,他选择辍学去当泥水工,给家里减轻负担,同时也自力更生,养活自己。
尽管时常吃不饱饭,林水河还是坚持了下来。单是基本功“三战”,就练了近三年。
就这样,白天“涂涂抹抹”,晚上“踢踢打打”。在北桥捷元堂医武馆,在名师黄金镇的指导下,林水河完成了他的武术启蒙。
 木人桩。林水河的儿子山亭用独脚鹤拳在演练“木人桩”
 坐马。林水河的“坐马三战”

传承记忆
师弟洪跃坚
在父亲影响下5岁起习武
相比之下,师弟洪跃坚的习武之路则要顺畅不少。
父亲洪明,是中山桥侍御巷国术馆的名师,自小追随白鹤拳第二代宗师、传奇人物张杨华习武。
在父亲的影响下,洪跃坚5岁开始习武,坚持到现在,始终不辍。
说起来顺遂,其实个中甘苦只有自己最清楚。
“文革”期间,洪跃坚就曾经历“惊心动魄”的一幕。由于拳师传武,影响治安,“反动拳师”有时被批斗。因为“毒害青年”,洪明被叫去南靖马山“社会治安学习班”义务劳动,一去两年多。
回家后,父亲不敢再公开传授武术,洪跃坚那辈人的习武之路,不得不跟着偷偷转入地下。
直到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武术的认知有了转向,漳州白鹤拳才迎来了喘息之机。武馆又能公开活动了,但大多数时间,活动仅限于庙会时走走过场,真正用心钻研拳法的少之又少。
转机
外地白鹤拳漳州寻根给他们启发
要建更大的交流平台
“漳州白鹤拳快断根了。”面对困境,林水河和洪跃坚都曾有过这样的感慨。
而“香港永春白鹤拳源于漳州”,这句在香港永春白鹤拳习武者口中代代相传的话,直到该拳法传入香港50年后的2007年才得到印证。
当年,香港永春白鹤拳研究会(简称研究会)到漳州寻根。两地白鹤拳同仁一番切磋后,研究会同仁很快发现,香港白鹤拳很多技法特征跟漳州有传承关系,“跟师傅讲的是一样的”。
“寻根”带来喜悦的同时,也激起漳州白鹤拳界的隐忧。
彼时的漳州白鹤拳流派结构松散,缺少融合,甚至出现香港同仁前来寻根,而没有正式组织可供对接的尴尬局面。最终,研究会找到了捷元堂传人林水河,“感觉人家起码有个平台,而我们还是民间个体”。
此后,香港、广东同仁频频来访,更加深了漳州白鹤拳同仁传承的危机感。2012年,以捷元堂传人为班底的漳州白鹤拳同仁筹建了“漳州市武术协会白鹤拳分会”。其中的骨干,正是林水河和洪跃坚等人。
现在,漳州独脚鹤拳共有10多处教习场地,市区在习生源200多名。由于传习多为公益性,所以林水河、洪跃坚不得不身兼他职。
其中,林水河年龄稍大,精力有限,只收入室弟子若干,其他弟子主要由儿子山亭在带;洪跃坚精力还比较旺盛,有水利广场、文庙、渡头、岭兜武馆等教习场所。
漳州市武术协会白鹤拳分会秘书长山亭说,协会成立后,下一步就是把平台搭得更大,以平台促进两岸四地(香港、台湾、广东、漳州)白鹤拳交流。而如何将传统武道跟现代生活结合,是他思考的另一问题。
非遗项目名片3
独脚鹤拳
独脚鹤拳为方七娘鹤拳体系中的一种鹤派拳种。光绪年间,永春白鹤拳师张苍荣来漳州定居,创立捷元堂传播独脚鹤拳,后由张杨华将此系拳法发扬光大。
现今大陆地区独脚鹤拳主要流传于漳州地区的捷元堂传馆中,以及捷元堂门下的汕头、香港等地传馆。由于独脚鹤拳重视战拳(撞肩扫脚臁、白龙翻江、虎鹤双形等)的练习,这一系也称“战派独脚鹤”。
2013年,独脚鹤拳被确定为漳州市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