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漳州9月10日讯(通讯员 黄阿彬 李建明 庄锦霞 本网记者 卢丽娟)“我过两天就要跟亲戚去台湾看望亲人,告诉我的台湾亲人,我们衣、食、住、行都大大改善了,有的家庭还买了小车,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希望他们也能够常回家看看。”9月8日,中秋佳节,华安县仙都镇云山村八旬高山族同胞陈赐添高兴地说。
华安是祖国大陆高山族同胞聚居最多的县,有高山族同胞52户137人,分布在送坑村、大地村、市后村、云山村、下林村,大燕村和沙建村等7个村,这些村被国家民委列入人口较少民族高山族聚居村。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对华安这些聚居村的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保等领域项目建设支持,累计补助资金达4500万元。
构筑创业平台 增加农民收入
“这几天,我每天做干毛茶百来斤,纯利润大约2000元左右,估计要连续做半个月。”市后村高山族同胞苏海平说。
2010年,华安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创业基地,苏海平建立高山族首家茶叶合作社——山海茶叶专业合作社,当年合作社与台湾原住民高林淑萍等签约,共同开发建设300亩海峡两岸(福建•华安)少数民族生态茶叶基地项目。
苏海平说,目前基地已种植优质铁观音100多亩,“山胞”铁观音商标已是知名商标,基地种3000多棵红豆杉、罗汉松、台湾珍珠芭乐及6000多棵金丝楠木、降香黄檀等名贵树种,养鸡、鹅共五六百只。
高山族携手合作走上致富路。合作社成员种茶大户陈艺强,种植十多亩优质铁观音,2012年新建480平方米的砖混楼房。合作社成员高山族同胞陈俊亮,从种茶起步,制茶发展,再到营销闯荡大市场,已在华仙茶都购买了一间25万元的店面,还购买了13万多元的小车一部。
华安致力扶持高山族家庭,帮助计生户增加创业平台,广大高山族激情走上创业之路。2013年,高山族同胞黄国金,成立了华安县万世清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30万元,准备大显身手;高山族同胞陈丽真,多方筹措资金,新开了一间办公文具店,生意红红火火……2013年,高山族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8100元。
建设特色村寨 打造宜居生活
“我们完成建设3层、共300平方米的新房子,今年春节搬的新房子。”送坑高山族同胞高建生高兴地说。“现在居住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制茶场所也比较宽、比较洁净了。”
高建生一家三口,妻子严丽贞也是高山族同胞,他们原先居住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土坯瓦房。作为幸福家庭创建户,夫妇俩种植20亩铁观音茶叶,从事种茶、制茶行业。他们是首户搬迁入住特色村寨。
县民宗局局长汤奇才说,为了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送坑村高山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作为全国高山族试点,列入福建省“少数民族文化‘双十一’繁荣发展工程”。
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规划用地19.8亩,将建设19幢34户高山族特色民居、高山族文化博览园、风情表演会所、风情广场、风情小街区等子项目,并配套建设停车场、观景台、瞭望塔等基础设施。
2012年,送坑村高山族特色村寨项目奠基,华安从规划、土地、基础设施等方面,对包括计生户在内的高山族同胞进行扶持。目前,已有23户特色民居动工建设,其中,16户已基本完成主体两层半的工程建设,1户完成一层主体建设,特色村寨内绿化、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文化广场项目正进行招投标工作,预计9月份开工建设。
传承民族文化 舞出生活乐章
“我爷爷的名字叫做柯那斯(音译),台湾台东县的阿美族。”高荣华属于大陆高山族的第三代。他与汉族妻子一起在华安在县城经营煲仔快餐店,又新开张一间高山族烧腊餐厅,生意红红火火。2011年他购买了一套商品房,2012年底入住新房。
高荣华从小就跟着第一代高山族的老人们学起了高山族舞。2008年,华安县高山族舞蹈也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高山族同胞严志强、高建生、高荣华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高山族常见的歌舞形式有阿美族的《拉手舞》、泰雅族的《祭舞》《酒舞》,其他如《杵舞》《甩发舞》《竹杆舞》《陀螺舞》等,这些我都会跳。”高荣华说。
华安高山族代表队在国家级赛事上荣获佳绩:获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银奖、铜奖,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抛陀螺》和《竿球》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
“大陆高山族的人虽然少,我们还是要让民族文化更好的传承下来,文化是融于血脉的东西。”县委统战部联合县妇联组织聘请专业老师编排了具有高山族特色的广场舞,把高山族舞蹈推广成全民健身性舞蹈。
“我们正备战福建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目前已有20多人报名,高山族既参加表演项目,也参加武术竞赛项目。同时,省民运会后就备战明年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汤奇才说。
此外,为保护和发展高山族传统文化,县民宗局共免费赠送高山族同胞100套抛陀螺器械,让他们利用闲时进行家庭式训练,使高山族传统体育文化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