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作业日”过得更有意义

zz.fjsen.com  2025-11-06 08:27:5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教育部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提出十条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举措,其中明确提出“鼓励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这引发家长广泛关注。许多漳州家长坐不住了,喊话“漳州快跟上”。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事实上,从2021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以来,关于学生负担的讨论从未止息。

对家长而言,一边看着孩子“白天上课,晚上加班写作业”,心疼不已;一边又担心别人都在“卷”,生怕孩子“掉队”。学校和教师因升学压力、教学进度等现实考量,有时难免导致作业量“明减暗增”。而最直接的承受者——学生,则在繁重课业的挤压下,休息、娱乐时间被大幅压缩,身心健康受到挑战。

“无作业日”,本质上是一场让教育回归本真的变革。减负绝非“放养”,“无作业日”也不只是少写一天作业的事。当课业压力暂时卸下,家长和孩子得以从“分数战场”中抽身,或共享亲子阅读时光,或投身自然户外运动,或只是静静交流心声,这种情感联结的重建与深化,比多做一张试卷更有价值。

我们更需深刻认识到,成长所需的“养分”远远不止于纸笔作业,动手实践、艺术熏陶、体育锻炼、家庭互动……这些写在生活这本大书上的“作业”,对于激发内在动力、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更深层次的维度上讲,“无作业日”是让大家将目光从冰冷的分数上移开,转向孩子本身——他们需要时间发呆、运动、交朋友,需要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兴趣、发展潜能。

如今,全国各地因地制宜,推出不少措施为学生“减负”。如,南京市出台《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分学科)作业管理指南》,创新性地提出“作业免写”制度,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免做常规作业,将时间用于更个性化的学习;泉州市新华中心小学的“无作业日”则以“校外零作业”为核心,通过优化课堂效率,确保学生在校内高效完成作业,晚上回家则利用“无作业日”,做一些实践类、德育类活动。

成长需要“留白”,人生不能只有“标准答案”。教育的真谛在于点燃求知探索的“心火”,而非让生命负重蹒跚。当孩子们从作业中“抬头”,他们看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周怡楠)

  • 责任编辑:钟舒云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