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坚守城市中的旧书店 只为那不变的情结

zz.fjsen.com  2015-06-18 09:13:48  陈志远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郑亚龙在漳州市区澎湖路3号一直坚守的旧书店

东南网漳州6月18日讯(本网记者 陈志远 通讯员 郑德鸿 文/图)在漳州芗城区澎湖路3号,有一间非常不起眼的旧书店。小店只有十几平方米,里面的旧书、过期杂志摆满了橱柜,甚至连椅子上也垒上一叠。

 

店里的旧连环画

店里售的主要是旧书,小说、辞典、医书、连环画、过期杂志等,应有尽有。由于价格便宜,比新书低很多,一些老顾客常来光顾。

 

正在店里找书的老顾客

“毕竟书是看不完了,只要是没看过的书,对读者来说,也算是新的。”据店主介绍,而且因为是旧书,很多是现在书店里没有的,所以这里也就成为一些想找以前史料的人沙里淘金的宝库。

一本旧杂志只售一元,如果多买几本,会更便宜。而且,看过后的杂志在这里可以两本换一本,算下来看一本杂志也就几角钱。而且这样以二换一,这对那些看后的杂志来说,促进了流转,增加了受众,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归宿。

 

二十多年前,郑亚龙在北京路267号自家的门口摆的书摊

旧书店的主人叫郑亚龙,今年已经70岁了,从当年出租连环画到摆旧书摊,再到开旧书店,算来已有近40年多的光景。早在1973年,20来岁的郑亚龙就开始在北京路上出租连环画。一本连环画看一次收一分或二分,主要对象是小孩子。一天下来,也就赚个块把钱。

上世纪80年代,国家放宽政策允许个体经营,一些人开起店来,郑亚龙就在北京路自家的门口摆起了书摊,并且开始卖起旧书来。虽然只是个卖旧书的,所赚的钱根本无从谈起,但好歹有了个较稳定的地点与收入,也算是当起个老板了,只是这老板是加引号的。后来又搬到了石龟头的钟芬楼,就用三轮车摆起旧书摊。到2007年,他搬到了现在的地方,继续着那卖旧书的生涯。只是这地方来往的人太少,虽然算是市中心,却是城市的盲点,这生意也就一落千丈。

 

郑亚龙经常挨家挨户去收购旧书

惨淡难念的旧书经

在一些人眼里,卖旧书似乎是能赚大钱的。到收废品那里论斤买,转手论本卖,一本书能翻上好几翻的价。其实,这只是看到表面,真正经营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身处其中才会体味到。

上世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一些人开始下海走进市场,赚得钵满盆满。而相对应的是一些人找不到工作,生活无着。卖旧书虽然能赚到钱,但也因此遍地开花,街头巷尾都能看到摆旧书的,竞争也在这个不起眼的角落风起云涌。

由于卖旧书的人多,好书能卖好价钱,废品店当然知道这些,便抬高了一些好书的价,这无形中提高了进货的成本。也因为摆摊卖旧书的人多了,这旧书也就卖不出好价钱。在市场这只无形的大手下,一些经营惨淡的旧书摊纷纷关门大吉。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们开始从网上读书,一来便捷,二来量又多,想看什么有什么。新事物层出不穷,人们大多无暇再看那些老旧的书,旧书也就真的成为明日黄花,冷落在一旁少人问津。

更让人心酸的是,随着生意的衰退,这利润也日渐减少。早在30年前,一本旧杂志虽然只卖几角钱,但能赚个角把钱,卖出十多本就可以买一斤猪肉;10多年前,一本旧杂志卖到一元钱,能赚几角钱,但要卖出二十多本才能买到一斤猪肉;现在一本旧杂志仍卖一元钱,仍是只赚几角钱,要赚到能买一斤猪肉,却要卖出几十本。

而现在看旧书的人就更少了,一天没有几个人来买,就算是有成交,也就一本二本的旧杂志,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一点不过分。当然,要是一些老顾客一来,找上几本旧书,卖个十几二十元的,算是较好了。

由于卖旧书收入实在太低了,郑亚龙也曾找过工作,但晚上回来后,仍然在路边摆旧书摊,以补贴家用。饱受风霜的他,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连退休金也没有,但这日子还是要过的。如今,已是70岁了,再另找工作也就难了,旧书店成了他人生最后的驿站。

 

小店门前每本一元的旧杂志

不了的旧书情结

虽然卖了大半辈子的旧书,没给郑亚龙带来过滋润的日子,但他对书的痴迷,却让他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出于对文学的喜爱,郑亚龙从小就爱上书,学习成绩也很好。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后,仍到培训班学汉语修辞,也会去学绘图。无奈命运不济,竟然阴差阳错地上山下乡到程溪农场当起知青。由于历史原因,之后他又变成一个无工作无户口的“黑人”,只能孤身找食,最终落脚旧书摊。

但在郑亚龙眼里,旧书是他的生存之道,能带给他衣食住行之所需,能让他得以维生。更重要的是,他的旧书情结是如此之深,对旧书可谓情有独钟,无法割舍。

“新书较受读者欢迎,因为新书带来了新的信息。但是,旧书虽然看上去过时了,但里面的知识却并不一定过时,而且有些存量较少的旧书,里面却是一些现在看不到的往事,能让读者从中知道许多历史真相,特别对于那些喜欢历史的人,是难得的珍品。当从一大堆旧书中淘得一本梦寐以求的书时,那种欣喜是无法言表的。”

郑亚龙介绍说,面对浩如烟海的书,一个人穷毕生精力也读不完,只能选取自己喜欢的书来读。一本新书在看过后,如果就扔掉,委实可惜。毕竟,书是有成本的,多一个读者就能无形中少一份成本,而作者也想让更多的人看他写的书。书是一种可以共享的商品,当你看完后转给别人,你从书中所得到的知识与快乐并不会因此而消失。郑亚龙也想用寄售的方式,让一些读者把看过的书放在他店里寄卖,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样,闲置在家的旧书,既腾出空间,又有一定的回收钱来买新书。

虽然卖旧书让郑亚龙日子过得很是捉襟见肘,但他仍想继续着这旧书的买卖。他也担心自己要是哪天不卖旧书了,这漳州城里最后的旧书店关门,那些老顾客会因此而失去一个找资料的地方。而且,他不忍心看着那些好书因为没有出路而进入废品店,最终成为纸浆,这也是他一直坚守着旧书店的原因。为了增加点收入,他还兼卖点洗发水,店里也摆了些人家寄售的工艺品。

随着古城改造,郑亚龙的旧书店也在征迁范围内,出于对漳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相关部门在该房屋征收后,特批其仍在该店经营。但愿,郑亚龙的旧书店能得以继续,也让更多的人从旧书中寻得知识与快乐。

  • 责任编辑:林燕婷     标签:漳州 旧书店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